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共享成果創未來

在商業世界中,社會責任逐漸成為一股顛覆性力量,推動商界在不同層面發揮影響力,務求為社會帶來正面的效益。企業可持續發展舉措種類繁多,從環保到提升個人生活質素,均可產生長遠的價值,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實現永續成長。此外,這些舉措也為企業本身帶來了持續的效益,讓他們在維持業務增長之餘,還獲得更理想的資產回報。事實上,可持續性發展甚至已提升至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管理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兼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CBS)副主任姚詠儀認為:「商業可持續發展對企業十分重要,既有助企業建立正面的形象和提升社會知名度,更能培養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和工作投入感,甚至能凝聚客戶向心力,最終達至降低業務風險的目標。」

隨着企業社會責任在亞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而珠三角地區發展速度之快亦令人瞠目結舌,促使社會各界進一步關注企業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以數年前中國政府提出的「十二五」規劃,已明確將長遠商貿發展,與環境保護緊扣在一起。然而,區內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正努力掌握企業社會責任計劃的實踐門徑及其價值,但過程中難免有所混淆,以為只要符合法規和曾作出慈善捐獻,便已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CBS主任兼政治與行政學系教授及系主任盧永鴻強調,這些傳統做法仍不足以被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事實上,商業可持續性的核心在於持份者管理,而且不單是管理單一群體,而是要滿足與企業打交道的各個持份者的利益和期望。

CBS主任盧永鴻教授

由於大眾總是傾向於根據持份者的意見,以及企業所舉辦或參與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來評鑑陌生的品牌,所以即使是中小企也能夠從這種以持份者為主導的方式獲益。然而,對於明白採取企業社會責任營商模式有迫切性的企業來說,管理可持續性並非只是回應各持份者(無論是客戶、員工或社會)的需求那麼簡單。

其實,改善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的好處很多,值得企業努力克服由此帶來的挑戰。許多例子均證明客戶願意付出較多金錢來支持努力在企業社會責任表現上精益求精的企業,甚至連金融機構也願意為致力於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降低貸款息率。

不過,即使企業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策略和執行方面有出色表現,仍然無法迴避一大難題:就是如何有效量度相關活動的效益?除非借助一個以研究為基礎,而又符合業界要求的基準來準確評估其可持續性發展狀況,否則企業難以具體地確認這些活動的影響力和價值。

為應對有關挑戰,CBS正在積極進行一項研究項目,就是利用系統化的方法來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制度化。盧教授及其團隊已率先開創了一個管理模式來應對各個重要的議題,包括如何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計劃、怎樣量度相關計劃的績效及各界的反應和評價。

香港中小企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HKSMEBSI)及香港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HKBSI)容許企業就社會責任績效相互比較,並能清楚反映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所帶來的影響。盧教授表示:「我們的指數會評估企業已進行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是否真正符合持份者的期望。」盧教授補充指這是艱巨的工作,不僅評估企業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還量度了有關項目的具體商業價值。

編制HKBSI 和HKSMEBSI的目標是為上市公司和中小企提供可供比較的基準,接受評估的指定公司,通過計劃可了解其企業社會責任表現,並根據其相關活動的實踐例證來計算業務可持續發展水平。

企業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將根據「價值觀」、「過程」(包括管理和實踐)及「影響」三項因素,以及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性的貢獻進行評估。過去五年,中小企在HKSMEBSI的整體平均分逐漸提高,顯示在它們在企業社會責任和業務可持續性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雖然只有很少企業能夠取得最高的企業社會責任和業務可持續性分數,但HKSMEBSI的結果卻有效啟發和鼓勵中小企,讓他們明白到企業社會責任對其業務和整體社會都有裨益。與此同時,CBS更向個別中小企提出多項改善建議,以增加其提升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和能力。

CBS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及管理學系的合作成果,致力於將商業知識與社會、道德、環境和可持續性等研究領域結合,並進行跨學科研究,而這正是中大商學院於2016年6月發表的2016至2020五年策略計劃重點之一。

西方商界在可持續性發展積效量度和政策制定方面起步較早,因此早已在世界舞台上取得領先的競爭優勢。但隨着CBS的成立,今後將專注於教育商界領袖和企業家有關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性,這將有助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急起直追,拉近與西方企業的距離。

CBS副主任姚詠儀教授

盧教授指出:「香港製造業的第二代老闆現時正在考慮長遠業務拓展的潛力,他們的上一代即使有類似想法,計劃往往亦只限於三至五年之間。」他相信香港具有先進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不僅具有帶領珠三角地區發展的獨特優勢,甚至可望成為亞洲區內的領導者。

許多香港私營公司已由新一代經營者接手管理,他們對環境可持續性的關注和敏感度均愈來愈高。隨着香港製造業積極引入減少污染的生產方式,在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下,有機會成為綠色工業發展的領導者。

教育是推動企業採納社會責任營商模式關鍵的一步,中大商學院將會把商業可持續性課程列為轄下本科課程的必修科目,培養學生未來在有關方面擔當領導角色。姚教授表示這個課程有多個目標,其中包括讓學生了解企業如何通過推動可持續發展項目,培養企業社會責任的策略性思維,並藉此引入創新的營運方式和締造商機。

香港和中國內地企業均十分務實,而CBS所面對的其中一項挑戰就是尋找合適的方法來鼓勵它們引入有助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和有利於社會和商界的營商模式。盧教授表示:「我們需要誘導它們,而非動輒批評。」他指出,CBS編制的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可以說服商界,並強調:「我們提供整套知識來幫助他們消除疑慮和排解疑難。」

對於有意將企業社會責任計劃整合到業務營運的企業,盧教授有以下建議:

  • 從持份者的觀點檢視公司的情況,包括慣常營運方式以至項目執行,而針對的持份者不一定只是顧客,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員工比顧客更重要。
  • 從業務關聯性角度出發,決定最重要的持份者,並作出針對性部署。
  • 實踐相關計劃時需有策略性思維,須知道資源並非取之不盡,所以更加要深思熟慮,善用有限的資源來達成更重要的目的和目標。


中大商學院院長兼偉倫金融學教授陳家樂強調CBS是幫助企業完成這些步驟的重要支持。

雖然全球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已有一定認識,但我們渴望CBS能夠為推動區內企業從簡單的認知提升至深入了解的層面,甚至付諸實行和應用。我們樂見全球企業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 中大商學院院長兼偉倫金融學教授陳家樂

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改變了西方業務競爭的模式,在亞洲亦同樣具有影響力;CBS協助企業前瞻未來,而當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成為企業營運的核心,更可轉化為啟發和推動轉變的動力,確保企業能夠適應市場轉變和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