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場新時代(五)——可持續智慧機場發展

有限的空間、有增無減的人流及貨流,這是現時無數機場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以往,我們或許只會想到擴建機場和增建跑道來應對這挑戰;現在,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機械化和物聯網科技開始成熟,機場能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首先,機場透過收集航班及航行數據,如機場協同決策系統(A-CDM),就能充分利用跑道,有系統地管理飛機升降,提升營運效率;另外,自動登記和過關又能降低營運成本和加快旅客登機速度,加上定位技術,整體提升了旅客體驗……機場的競爭力不只取決於容量,科技使用率亦是關鍵。香港智慧機場發展的速度不單是機管局的責任,更取決於政府的政策配合及整體城市的科技發展水平。

新加坡「智慧型國家」政策

進入「工業 4.0」的年代,我們會見證社會不斷演變,更多工作由人工智能取代,更多交易由物聯網主導。作爲社會的一份子,我們一方面享受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另一方面見證電腦在多方面取代人類。我們可以作爲科技的受惠者,但新加坡政府卻不甘停留於此,它要新加坡成爲科技世界中的先導者。與其讓別國的科技公司決定國家的科技進程,不如從政府開始推動國家的智慧型發展,確保人民能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體驗科技,鼓勵企業與人民積極參與科研工作,一方面確保新加坡在科技掛帥的年代繼續扮演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希望人民能從科技中得到便利,提升人民的生活質素。樟宜機場的科技轉型是新加坡智慧型國家政策的一部分,不乏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新加坡的「智慧型國家」政策在國家層面上推動科研,鼓勵政府部門和企業將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分析融入日常的運作,讓新加坡人民享受智能生活的便利,讓新加坡不論是醫療、教育、交通、城市規劃或金融方面成爲全方位的智能城市。

交通方面,新加坡致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透過推動自動駕駛車普及,配以物聯網監控路面情況,藉此舒緩路面交通擠塞問題。和香港相似,新加坡地少人多,交通擠塞十分普遍。為解決此問題,新加坡計劃將自動駕駛技術引入交通工具,如自動駕駛巴士,以降低人力需求。同時,在物流方面,自動駕駛車輛免於人手操作,因此能於夜間送貨,有助減少日間路面車輛。此外,陸交局亦活用物聯網技術,從巴士上的讀卡機收集數據,研究乘客習慣和熱點,以管理巴士班次和作未來路綫規劃的重點參考。以上的智能技術應用都有助紓緩路面交通,促進人流和物流。

城市規劃方面,新加坡訂立「智慧型國家感應平台」為目標,在國內安裝感應器網絡,利用物聯網收集各種數據,如環境、樓宇、交通數據等,並加以分析。這些數據分析都有助設計和規劃未來的城市發展,為新加坡人打造宜居的社區。

與此同時,新加坡亦積極培養社會創科風氣和初創生態,期望社會整體參與創科發展,尤其是青少年。新加坡政府推出Startup SG計劃,尤其為初創創科企業提供經濟支援,並吸引國際人才來新加坡發展。此計劃不但保持國家科技競爭力,更吸引新血加入科技發展的領域,培訓未來科研人才和技術,長遠保持良好創科和初創生態,從根本上推動國家的科技發展,支撐「智慧型國家」的理念並推動可持續發展。

香港「智慧城市」政策

香港的「智慧城市」不乏發展的願景和目標,以科技發展推動可持續的營商環境及生活。從政府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網站,也可以得知社會各方面使用科技的未來計劃,在交通方面,政府期望以科技紓緩路面交通,並打算配合車聯網(V2X)及自動駕駛車輛的技術和行業發展,希望最終引入整合互聯網的自動車輛。在經濟方面,政府期望積極發展科技經濟如金融科技,鞏固經濟支柱,再吸引人才發展新經濟支柱。

相比新加坡政府的「智慧型國家」,我們的「智慧城市」仍有待發展。從政府推動科技的計劃的措辭和精細度,可見政府並不是很決心在香港各方面大力推行科技發展。既然政府的決心都不是很強,又如何在社會上營造科技發展的文化和氛圍呢?如何奢求香港機場能不斷創新,走在智慧時代的尖端?

智慧城市與智慧機場之關係

新加坡的智慧城市發展計劃是國家策略級別,由國家政策推動科技發展及應用。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則仍處於起步階段,缺乏完整而有效的策略。這導致社會整體的科技應用及人材培育氣氛疲弱,局限智慧機場發展。其中的問題包括缺乏智慧客貨運系統配套、數據開放度偏低、問題導向思維等。

討論智慧機場發展不能脫離智慧城市的大背景。除了機場本身應智慧化,機場外的人流及物流交通配套系統不宜呈現出太大落差,否則仍是事倍功半。有賴國家政策驅動,創科企業發展蓬勃,樟宜機場不少智慧解決方案由本地企業設計,貼合當地需要。反觀現時香港創科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面對部分香港獨有的效率、管理及營運等問題,若缺少本地創科人材,這些問題其實難有度身訂造的解決方案。數據封閉亦叫創科企業嘗試設計解決方案時無從入手。

香港機場應用智慧技術時多是問題導向(issue-driven),即先出現問題,再尋找解決方案。例如研發自動化應用是因為勞工短缺,而採用物聯網科技是為了解決行李運輸延誤。雖然「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已提及不少計劃,例如:提供綜合公共交通流動應用程式、電子道路收費及監控系統、推動專上院校培育創科人才、初創企業等,卻都停留在研究的初期階段。談到智慧機場的發展,政府亦有着墨,不過只是輕輕提到於機場逐步於登記櫃檯使用臉部生物辨識技術、推行無人駕駛車輛,未見確實的時間表説明如何把香港國際機場打造成智慧機場的諸個步驟。但樟宜機場採取的態度則是科技導向,鼓勵創業家、科技人材及企業思考最新的科技可如何應用在機場,提升效率及不斷改善機場體驗,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思維。

如何從根本推動智慧機場的發展?

國際航空樞紐競爭激烈,創科應用乃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我們或許認為機管局未能撥備足夠的財政資源發展智慧機場。不過,觀乎眾多的航空顧問(如 IATA)的報告和其他亞洲航空樞紐的近年發展,我們不難發現面對客貨運量持續上升,為保持香港的樞紐地位,機場的擴展刻不容緩。香港機場財政穩健,集資能力強,發展智慧機場的困難斷不是財政儲備不足,而是香港還沒有一股濃厚的氛圍推動本地的創科發展。

參考新加坡的情況,科技發展不只是政府施政的一環,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命脈。在制訂國家發展策略時,新加坡政府可謂居安思危,從現在開始籌備未來國家的科技發展,確保自己能往後三、四十年的科技年代保持自身競爭力。他們的「智慧型國家」從來不是喊口號,更是從政府開始,將諸般的公共服務(如:交通、醫療)電子化,將智慧型發展的方針傳授到樟宜機場、陸路交通運輸局等重要部門,確保市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參與國家的智慧型發展,鼓勵年輕人透過初創企業投身創新科技的行列,逐漸交棒到大學生來擔起國家科技發展的旗幟,這樣由上而下推動的創新氛圍才能推動可持續的科技發展。

如何推動智慧機場的發展?當然香港可以不斷參考其他機場的做法,從外國引入新科技,只是將難以重返先導者的地位。若要讓香港在智慧機場的領域中分一杯羹,機管局和政府必須有強大的意志,決心推動創科,並利用穩健的財政儲備支持本地的初創企業和科技產業,了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機遇,繼而研發自身的科技產品,套用到機場或其他的公私營企業,讓全社會參與科技的發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世界智慧機場發展的新突破會是由香港國際機場來創造。

政策倡議

一、要加快智慧機場發展,特區政府必須發展全面的智慧城市策略,提出可落實執行的藍圖,加快步伐推動創科文化。缺乏智慧城市的協調下發展智慧機場是不現實的,除了硬件建設,智慧城市策略更需涵蓋改善創科氛圍及文化,培育本地創科人材有助為本地處境設計度身訂造的解決方案,提升效率。

二、智能機場策略需要有願景。除了上文提及的樟宜機場,首爾仁川機埸對自身發展方向亦有清晰願景︰銳意打造全球智慧機場的範式,以出口智慧機場發展模式為目標。若仍保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心態規劃機場未來發展,便只能不斷追趕領先者的步伐。

三、機管局應領頭建立生態圈以建設智慧機場。其中一些舉措應包括開放更多數據,便利發展大數據應用,例如旅客數據分析將有助旅遊業及零售業發展;加強與香港科學園及數碼港合作,透過各種計劃或基金,鼓勵科技初創企業就機場營運一同思考發展方向,提出智慧解決方案;帶動更多航空業持分者響應。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Innovation X Business @CUHK
共同召集人︰中大商學院航空政策研究中心行政主任及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馮嘉耀、中大商學院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及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高級講師袁志樂博士
成員︰中大商學院航空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袁沛汶、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二年級生何健僖、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三年級生許梓庭

相片由香港機場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