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是家庭企業衰敗的宿命?

全世界的家庭企業都面對的難題,是公司由一代傳一代的繼承挑戰。古往今來,中國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富一代建立財富,富二代還能維持,富三代卻把前人的努力付諸東流。

在亞洲這個情況更加嚴重:根據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會計學院及金融學系聯席教授范博宏的研究,亞洲的家庭企業在創辦人交棒給下一代時,公司往往損失近六成的價值。

范教授研究了亞洲企業二十年,而這種現象是他見過影響最嚴重的企業事件,他認為簡直可和公司破產相提並論。

范教授將研究發現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Morten Bennedsen合著《The Family Business Map: Assets and Roadblocks in Long Term Planning》(2014)。研究抽樣分析了217個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的華裔家族上市企業案例。范教授觀察家族公司由創辦人退下的五年前到接班人接手後三年期間的股價,發現直至交棒前,公司價值下滑56%,而權力移交後更進一步下跌2.9%。

joseph
華裔家族企業傳承的每月累積超額收益率 (CAR)
(資料來源︰The Family Business Map: Framework, Selective Survey, and Evidence from Chinese Family Firm Succession)

研究顯示,台灣企業子承父業的比率最高,74%的公司都是交託給繼承人或家屬。香港的比例也相近,有69%;而新加坡只有36%的公司會傳給下一代。新加坡公司的資產價值下滑幅度最低,損失22%;台灣公司則失去近三分之一的價值。香港公司的損失最慘重,價值急跌126%,即是在九年的移交期間,「買入兼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不但賠光投資的所有錢,更需要賠上額外資金。

公司價值下滑的原因仍然是個謎,也是范教授經過五年研究後繼續分析的題目。但他已否定了是接班人能力不足的原因,因為公司的衰退速度在權力移交後明顯緩和。范教授表示:「公司價值在繼承人接手前已開始走下坡;所以不可能單純是接班人引起的。」

不同經濟體系下華裔家族企業傳承的每月累積超額收益率 (CAR)
(資料來源︰The Family Business Map: Framework, Selective Survey, and Evidence from Chinese Family Firm Succession)

他最認同的理論,是亞洲企業的價值很大部份都是無形,投資者決定投資一家公司與否,往往著重主事人是誰、大老闆的價值觀為何;與西方以盈利收益作為投資基本分析相比,這些因素對投資者更加重要。

西方社會中,企業創辦人的後代很多都離開了家族企業;相比之下,亞洲人對家庭生意更事事親為。因此,范教授認為公司的成功取決於創辦人和其家人的價值;這些價值也來自他們在社會中的人脈和聲譽,包括與政府和金融界的關係。

東南亞最成功的企業都是由華裔生意人創立,他們往往會為企業注入儒家思想,如勤勉和尊敬長輩,以及尊崇祖訓等傳統中國思想。范教授指出:「這些生意人都有很好的人脈,廣受本地社區敬重。他們通常懂得善用這種身分認同,勞碌努力來支持自己和家人。」

范教授認為,中國企業家庭應該在老一輩退休前二十年著手計劃家庭和企業未來,最好是在子女出生時開始計劃,確保有充足時間傳授重要的無形資產,否則企業減值在所難免。因為價值觀和關係等這些無形資產,從培育到傳承給下一代,需要廿載或更長時間不足為奇。西方有些百年老字號,如法國的Wendel和Mulliez能成功做到這點,是因為家族治理嚴謹,而且通常有宗教背景支持。

二十年前范教授開始研究亞洲家庭企業,當時這方面的研究寥寥可數。他的專業領域是企業治理,因而產生對家庭企業的興趣。如何設置公平的董事會結構,是家庭企業面對的一大難題。

倘中英文版本出現歧義,概以英文版本為準。請按此閱讀本文之英文版本。

原文於中大網站刊登,獲中大資訊處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