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是歸處

段乃榕(金融學理學碩士課程 2017)隨命運步伐往心之所向。

初見段乃榕,是在《南華早報》一個可持續發展論壇。娟秀年輕的加拿大皇家銀行投資策略師,在企業社會責任的小組討論上,言辭流暢,觀察細膩入微。當下心想,這女子精彩。

兩個月後,我們在加皇的「山頂」會議室相見。笑容可掬的段乃榕,提早五分鐘步進會議室,親切態度和廣東話,融化一室清冷。她生於湖南,兩歲半隨父母到中山。成熟獨立,是命運設下的底色:中一起,她入住宿舍,跟內地很多年輕人一樣,過着朝六晚十的讀書生涯。

由文史到金融

愛逛博物館、鍾情歷史和考古的文科生,選科時聽從從事金融的叔叔勸告,立志修讀金融,而香港,就是最好的地方。酷愛中國文化的段乃榕,心儀嶺南大學的園林景致,2008年得償所願,考入這所師生關係緊密的博雅學院,年半後已適應香港的社會和文化。

四年愉快生活過後,她得當時嶺南校董會主席陳智思相助,在其公司投資部工作,協助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其後加入證券商大華繼顯,任股票研究員,專研香港與內地金融股和中小市值股票,撰寫報告,供業界和投資者參考。「現在作為投資策略師,由寫變成讀報告的人,需要了解環球股票、債劵、外匯、大宗商品等,各種資產類別都要涉獵。」她解釋。

2016年,為加強理論基礎,段乃榕重返校園,修讀中大的金融學碩士課程。選擇中大,緣自年月累積的美好感覺和印象。跟同事和好友聊天,她會猜對方是否中大畢業,很多次,她得到閃亮的眼神。「中大人氣質很好,優秀上進,同時非常踏實,我很喜歡。」

投資與人生上,段乃榕是長期主義者:不喜買入賣出,投資前,她會做好功課,買入後長線持有,跟企業一同成長。心境平和、處變不驚,擁有智慧和獨立思考,去面對生活種種困難,是策略師的生命追求(圖像製作:Amy Tam)

「在中大讀書是甚麼感覺?」筆者問。

「像有一個精神寄託,知道時間會充實地過。工作上許多疑問,都可向教授請教。現在即使畢業了,也會旁聽學系為畢業生提供的課程,如金融科技等前沿科目。」現在,在LinkedIn,她不時收到中大金融系學生來信,尋求建議。「這是奇妙的緣分,可能我跟他們年齡較近,記得在他們那個階段遇到的困難,可以像姐姐般分享經驗。」

心聲引發共鳴

段乃榕的另一角色,是公司發言人,需要面對傳媒,向客戶和公眾傳達銀行對市場的看法、可持續發展和慈善活動等。北美老牌銀行,有如此年輕面孔,出乎所有人和她自己的預計之外。

她說:「投資策略師需要十至二十年經驗,也要受過媒體培訓。」脫穎而出的前緣,原來一早種下:入職不久認識的市場部同事,初見面即對這精通兩文三語的女子留下深刻印象。當銀行延聘策略師,對方便向老闆推薦她出任此職。

收到老闆的電話,段乃榕驚訝不已;過去,曾有人質疑她的能力。正遲疑間,老闆和推薦者的話,說服了她。名相以外,人們最終看重的,是真誠有見地的觀點。不會沒有非議和說法,但她要證明自己。

她說:「公司願意給機會予年輕女性,也希望藉此廣開不拘經驗,用人唯才的風氣。」

接受挑戰後,銀行安排她的上司——駐倫敦的策略師和專研商業溝通的女高管作為導師,梳理將要面對的紙媒和電視訪問、會議討論和演說等,逐個問題拆解,也談如何克服緊張,應付刁轉問題。兩三分鐘訪問,往往要花兩三日準備,訪問前,她會對鏡練習數十次,也會請同事觀看指點。

大學時代到印度做義工,教育當地人童婚害處,也從商業角度推廣社企餐廳,現在,銀行對可持續發展、社會共融和女性權益的重視,也是段乃榕心之所往。「社會問題錯綜複雜,我願意實際一點,以現時能力和公司給予的平台,盡綿薄之力。」深愛香港的她,視這座居住多年的城市為家,並深信愈風高浪急,香港對中國和世界就愈重要。

「中國是環球經濟未來的發展重點。」她淡然卻自信地道。「所以留在中國,留在香港,就是最好的地方。」

文/Amy Li
攝/Keith Hiro

原文發佈於《走進中大》,獲中大傳訊及公共關係處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