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者是否期望工作調遷後薪金能提高?

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在職僱員更願意搬到另一城市工作,但較不願意轉換行業或專業領域

中國擁有約7.59億勞動人口,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勞動市場之一,其強勁的經濟增長加上技術變革帶來了高速的發展。在這裡,人們有大量機會轉換工作、嘗試新職業,或遷往一個完全不同的城市開始新生活,以追求更高的收入。這給予一組學者很好的機會去研究人們為工作轉換城市時所納入考慮的各種動機,以及這如何影響他們對薪金的期望。

有關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 (CUHK) 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副教授李宏毅、華南師範大學助理教授鄧蘭芳,聯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石偉合作進行,題目為《對不同工作流動類型的意願及薪金期望:一個網上履歷實證分析》。

在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下,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人正在調整他們的工作方式。其中美國在2021年4月至9月期間,有逾2400萬在職人士辭去原來的工作,被稱為「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或the Big Quit)。而在中國則出現「躺平」現象,主張躺平的人選擇離開壓力巨大的高薪厚職,改為從事收入僅夠維持生活但較靈活放鬆的工作。面對急速演變中的勞動市場,企業如何吸引人才?各地政府應如何讓職業培訓跟上轉變的步伐?

研究人員審視了多種影響人們轉換工作過程的因素後發現,在職找工作的人更願意搬遷到另一城市,但較不願意轉換行業或職業。而那些願意遷往其他地方工作的人,傾向期望獲得更高的薪酬。

「對許多人而言,生活上的各種改變都可能令他們又愛又恨,在工作方面亦然。我們既擁抱嘗試新事物和進步的機會,但亦擔心進入新環境後所帶來的未知數和不確定性,」李教授道,「本研究旨在探討人們在多大程度上願意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包括遷往不同城市、轉換行業或專業領域,以及這如何影響他們對薪金的期望。」

工作流動性類

利用網上招聘平台之便,研究人員對求職者上載到「智聯招聘網」上逾3萬份履歷進行了分析。 該網站為中國最大的招聘平台之一,註冊使用者超過1億,所收集的履歷內容包含了工作經驗、薪酬水平,還有過去工作的詳細資訊,如所屬行業及職位。

研究人員發現,與沒有工作的求職者相比,在職找工作的人一般更願意為了新的工作機會而搬離現居地。具體而言,在職女性願意搬遷的比例較失業女性高3.3%;在職男性為工作而搬遷之可能性較失業男性高5.6%。此外,曾任職管理層的人更可能在其它地方尋找工作機會。例如,具管理層經驗的女性及男性搬遷的可能性分別高出2.8%和4.5%。

然而,曾經從事多個行業的人士卻普遍不太願意搬離現居城市。從數字上來看,量度跨行業經驗的指標每上升一個單位,女性求職者當中願意搬遷之比例便會下降0.7%,男性則下降1.9%。

研究人員分析了求職者在智聯招聘網上發布的 30,000 多份簡歷。

投身不同的行業或專業領域亦是工作流動性的一種。研究指出,在職找工作的人轉行或轉換專業之可能性較無業者為低。而在上一份工作中擔任管理層的求職者,較非管理層求職者更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專業。這種心態在男性前管理人員當中尤為明顯,比例達22.7%,女性前管理人員的相關比例則有17.2%。

相對之下,在多個行業有工作經驗的人更願意轉行或轉換專業。跨行業經驗的多樣性每上升一個單位,便使女性求職者轉行比例增加9.1%、改變專業的意願增加2.9%;男性求職者當中的有關比例分別增加12%和1.6%。

「一個人是否願意為了工作而離開現居地,可能取決於他們的個人情況,以及他們正在經歷的人生階段。例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通常較願意搬遷,因為他們可以在其他地方輕鬆找到新工作。較年長的人士基本上不太可能遷移、更換專業或轉行,因為他們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生活,要放棄所有重新開始並不容易,」李教授分析說,「當然,薪酬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求職者的期望

當人們決定到另一城市尋找機會時,他們有何期望?根據是次研究,希望調遷的人預期收入會上升6.3%。其中女性求職者的期望薪金有7.8%之增長;男性求職者的期望薪金則上漲8.6%。

然而,計畫轉換行業或專業,或是兩者都轉換的人,會預期獲得較低的薪酬 — 這三種求職人士的期望薪金分別下調7.1 % 、 2.6%和11 % ,這意味著他們明白到其自身有用的經驗相對不足,面對來自空缺職位所屬行業或專業的求職者之競爭,他們的薪酬水平很可能會較低。另一方面,這項調查發現,當人們試圖同時轉換行業及城市,或是同時轉換專業及城市,他們預期薪金會分別增長3.1%和7%,這或許說明了有才華的僱員往往能輕易地在不同地方找到工作,並且通常會獲得最好的工作機會。

「我們的研究結果清楚顯示,轉換工作地點所帶來的薪酬上升,能抵消求職者轉換跑道到相對陌生之領域或行業時所產生的不利因素,」李教授表示,「為了工作而把生活連根拔起,搬到別的地方,是一個重大決定。明顯地,除非財務上有足夠誘因,否則人們一般會卻步。」

研究人員發現,已經就業的求職者通常比沒有就業的求職者更願意透過搬遷來尋找其他工作機會。

李教授及其合著者就所收集到的資料作進一步研究,發現年齡、性別及婚姻狀況均會影響求職者對報酬的期望。年長、男性、且已婚的求職者的期望薪金普遍較高。

再者,原來薪金水平較高的人比收入較低的人更有可能期待獲得加薪。研究另外顯示,在職找工作的人士預計他們能獲得的薪酬增長較無業者的預期高17.2%。研究人員分析,這可能是由於失業人士往往希望儘快找到工作,並願意犧牲薪金水平來爭取受聘機會。

雖然轉行會導致所有求職者的期望薪金下降,但轉換專業領域只影響女性及年輕求職者。李教授解釋道,轉換專業無可避免地會導致失去與專業相關的技能。年輕求職者通常工作經驗有限,因此他們的技能高度集中於某一專業,這可能使他們在轉職時處於劣勢。

可轉移技能重要性

研究人員指出,是次研究對於政府在設計培訓及工作過渡計劃方面具有重要啟示。他們強調,有關部門需重點培訓求職人士的可轉移技能,以及如何將這些技能廣泛地應用於各行各業的不同職位上,從而促進人力市場的健康發展與流動性。與此同時,他們還建議政府應鼓勵並支援求職者專攻與自己所選擇的行業和地點相關之領域。

除此以外,由於薪酬預期與保留工資 (Reservation wage) — 一個人願意接受的的最低工作報酬金額 — 息息相關,政策制定者在起草或修訂有關最低工資的法律時,尤其就失業人士而言,可將影響薪酬預期的因素納入考慮範圍。

李教授總結道:「當今勞動市場的變化多端,終身僱用已成為歷史。因此我們更需要瞭解並釐清促使人們轉換工作的各種因素。這不僅有助於企業吸引及挽留人才,還有助於各經濟體建立並維持健康、有效的勞動市場,這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