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角度探究創意、遺傳基因及職業生涯

creativity-gene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創意可對個人的職業發展以及整體生活滿意度產生不同且有時互相矛盾的影響

常言道:「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是一線之差。」 從傳奇畫家梵高,到複雜多面的億萬富翁馬斯克,他們的創意讓人驚嘆,但有時候亦會被視為怪誕不經。

一般認為,創意屬人類特徵之一,但對於創意如何影響身心健康及職業成功,仍存在爭議。創意對精神健康,以至身心整體狀態有何影響?對於個人職業生涯而言,創意是否有利亦有弊?基因及遺傳因素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管理學系副教授李文東在近期發表的《就工作創意及其與身心健康和職業成功的關係進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論文中,嘗試回答這些問題。

鑑於創意可體現於多種形式,難以衡量,李教授及其合作者把工作創意分為藝術性、科學性及管理性三個範疇。他表示: 「我們在一項大型研究中就工作創意的基因結構進行分析,並探討了工作創意與身心健康及職業成功之間在基因方面的相關性。」

創意與身心健康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基因聯繫。

李教授與博士生俞凱麗、上海財經大學助理教授張昕,聯同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宋照禮及其博士生朱益默、杜念遙,以及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范喬組成是次的研究團隊。

他們利用英、美兩國的數據作大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其中主要的幾個分析涉及約50萬名40歲或以上來自英國的參加者。他們的研究揭示了創意、精神健康、幸福感,以及職業之間令人好奇的 — 有時是矛盾的 — 關係。

創意與身心健康之間的複雜關係

研究的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創意與身心健康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基因聯繫。李教授指出: 「創意與身心健康的正面指標及負面指標均出現基因重疊。」

在一方面,創意與健康及幸福感指數,包括壽命、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按自身標準對生活滿意度、幸福感的評價)呈正相關。

但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亦發現創意與不利於身心健康的指標,例如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及自閉症,存在基因上的關聯。這意味著,促進創意的基因同時可能包含導致精神健康病症的風險。

不同形式的創意的基因會對精神健康及幸福感產生不同的影響。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不同形式的創意與身心健康指標之間有著不同的基因關聯。例如,藝術性創意與精神分裂症表現出較強的關聯;管理方面的創意則與主觀幸福感存在更緊密的關係;而與管理性創意相比,科學性創意與自閉症呈現出較強的相關性。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與創意有關的各種基因或會令人們更有可能同時體驗到低水平及高水平的幸福感,」李教授說。「但具體而言,不同形式的創意的基因會對精神健康及幸福感產生不同的影響。」

收入少是藝術家的宿命?

在很多人心目中,從事創意行業的人在生活上往往面臨更多挑戰,因為藝術家之類的工作比許多其他行業的專業人士收入較低。然而,是次研究證明實際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發現,創意基因與職業成功的指標,包括收入及地位,存在明顯且正向的相關性,」李偉說。這代表與工作創意呈正相關的基因可使人有更大機會賺取高收入及擁有好的工作。

相較之下,管理及科學方面的創意基因與收入呈現較強的正相關。換言之,藝術家的基因具有致富的潛力,但擔任管理層或從事科學研究的個人或更有可能賺取較高收入。

與此同時,具創意的個人通常會對工作有較高的滿意度,而這被認為是職業成功的指標之一。「不同類型的工作創意與其他因素在基因上的不同關聯性表明,有必要把創意區分成不同領域,」李教授補充道。

基因可能在塑造藝術家和科學家方面發揮較重要的作用。

營造具包容性工作環境

是次研究另發現了各種創意背後的複雜基因結構。研究人員觀察到,與管理性創意相比,藝術性及科學性創意的遺傳度更高。因此,基因可能在塑造藝術家和科學家方面發揮較重要的作用。

然而,李教授提醒,要在創意、精神健康及職業成功之間確立清晰的因果關係仍然是一項挑戰。他呼籲未來的研究可更深入地探索這些關聯性及其基因基礎,因為對工作創意的定義及量度可影響結果。

與創意相關的基因錯綜複雜且涉及多個方面,能夠激發神來之筆般的靈感,同時也有可能對精神健康構成風險。李教授指出,是次項研究通過闡釋複雜的基因關聯,就創意如何有助獲得幸福感及職業成功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在職場上,企業可為不善於人際溝通但具創意的員工提供適當的支援,例如確保他們擁有充足的空間及資源。李教授建議: 「管理層應理解環境如何有助釋放個人潛能,並營造一個正向、健康,且具包容性的工作環境,從而讓創意基因發揮出最大的正面作用。」

在個人層面,則要意識到創意是一把雙刃劍。李教授指出:「雖然你我都希望讓創意得到發揮,但我們亦應該注重自我調整及壓力管理,維持創造力之同時兼顧健康。」他鼓勵人們在有需要時應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