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危機後繼續前行

bank-crisis

矽谷銀行的倒閉及其所引發的連鎖效應令商界心有餘悸,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的一位銀行業專家分析了該次危機的餘波及後續市場變化,為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提供指引

2023年3月,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客戶在一天之內撤走了420億美元存款,擠提令這家成立四十年的商業銀行在兩天內倒閉,並掀起一連串反應。在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矽谷銀行的危機於僅僅數天內便另外把Signature Bank及First Republic Bank卷進了倒閉的漩渦中。

「這是第一次Twitter引發的擠提事件,也是有史以來發生得最快的一次,」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客座教授Thomas Bain 表示。「我們在大約20秒內便收到即時的資訊,然後大家就開始把錢取出來。」

相較之下,1929年10月華爾街爆發股災,到了翌年的秋季出現第一浪銀行業擠提潮,存戶對於銀行倒閉的恐慌於數週內由南部蔓延至北部州份,人們爭先恐後取出現金,最終成為觸發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導火線之一。

在這兩次危機中,銀行均批出過量按揭及貸款,過度擴張信貸,造成資產流動性出現錯配,並引致系統性崩潰。

「銀行擠提是受情緒驅動的。銀行本身除了當下沒有現金,或許沒有什麼其他問題,」Bain教授指出。「無論一家銀行是否存在真正的問題,缺乏流動性資產都可能使之回天乏術。」

Bain教授於一個午餐研討會上分享了他對矽谷銀行危機這一歷史性事件的看法。

資產流動性並非銀行必須應對的唯一風險。債務違約或拖欠償還貸款,以及利率波動是主要的隱患,此外還有系統性風險、地緣政治動盪、自然災害等風險。他補充稱: 「銀行擅長於管理風險,因為那些做不好風險管理的銀行已經破產!」

在銀行業及金融服務領域擁有逾25年經驗的Bain教授於2023年12月一個題為「矽谷銀行的倒閉」的午餐研討會上,講述了這場銀行業危機背後的精彩故事,分享他對這一歷史性事件的見解,並分析其對金融界的影響。

追根溯源

這場危機發生前,美國的通脹在2021、2022年疫情爆發後創下新高,與此同時,美國聯邦儲備局(聯儲局)為增加貨幣供應而大量印鈔,導致貨幣貶值及通脹加劇。

Bain教授表示: 「通脹是供求失去平衡的結果,最終導致物價上漲。疫情過後,所有人都開始出門消費,加上政府的巨額財政刺激措施,令需求變得過盛。」

為遏制通脹,聯儲局在2022年3月決定開始提高利率以控制需求,從而減少過度支出,為過熱的經濟降溫。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和債券價格的走勢是相反的。截至2022年12月,矽谷銀行持有1,170億美元債券,佔其2,110億美元資產的大部分。隨著聯儲局持續加息,這些債券出現了相當大的損失。一些股票交易員注意到這問題,繼而在社交媒體上發帖文表達他們的擔憂,然後的事就不用贅述了。

Bain教授補充道: 「矽谷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顯示它正在虧損,因為它所持有的債券的價值正因利率上升而不斷下跌。」

誰是最大贏家?

汲取了大蕭條的教訓,美國政府在1933年成立聯邦存款保險機構(FDIC),為銀行存戶的資金提供保險,現時每個戶口的最高存款保障金額為25萬美元。然而,矽谷銀行的大多數客戶均擁有巨額財富,存款遠遠超過FDIC的保障上限。

這些客戶為各種初創企業及創投基金的投資者,他們把大量資金暫時存放於矽谷銀行。為了防止銀行擠提,美國政府採取果斷措施,在矽谷銀行倒閉後迅速進行了干預,保證其存戶可取回全部存款。

bank-crisis
道德風險是指一個經濟行為主體由於毋須承擔全部由其行為所帶來的風險成本,而有誘因變本加厲,擴大其暴露於風險的程度。

「為存款提供百分百的保障,對存戶是好事,但對其他所有人而言都是壞事,」Bain教授說。「FDIC 要如何為此買單?就是靠其他所有人繳付的額外保費。全國的保險費均稍為提高了以支付這筆費用。」

在聯邦存款保險機構(FDIC)披露將對所有矽谷銀行存款人提供保險計劃後不久,包括The New York PostUSA Today在內的許多新聞媒體報導稱,現已倒閉的矽谷銀行和Signature Bank在2017年至2022年期間通過其職員和相關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s)向美國民主黨進行了政治捐款。隨著2024大選臨近,現屆政府有充分理由去確保矽谷銀行的客戶不蒙受損失,因為他們很可能會對競選活動做出捐獻。

Bain教授續指: 「這形成了一個道德風險,因為現在存戶可無後顧之憂地任意把資金存入銀行,如果出現問題,FDIC 便會出手相救。」道德風險是指一個經濟行為主體由於毋須承擔全部由其行為所帶來的風險成本,而有誘因變本加厲,擴大其暴露於風險的程度。

此外,成功取回存款的存戶把資金轉移到四大銀行 — 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以及花旗集團 — 令它們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利潤增加23 %;而其餘銀行的利潤卻在同期下跌了19%。

美國銀行業內有近4,400家銀行,其中四大銀行便佔有了45%的行業總利潤。這比前一年的35%大為上漲,亦比十年平均水準的39%為高。

經濟前景分析

bank-crisis
Bain教授坦言,美國國債出現孳息曲線倒掛的現象或預示著經濟將經歷衰退。

美國政府在不斷增加開支之同時,聯儲局亦一直在印鈔和購買大量債券,使其資產負債表規模於2023年10月擴大至接近8萬億美元,這兩方面的政策疊加起來,催生了一個巨大的通脹泡沫。

近一年多以來,聯儲局為控制通脹持續縮減資產負債表,導致利率上升。

Bain教授坦言: 「我認為一定會出現衰退。或許不是一場大衰退,但會是GDP負增長。經濟將開始收縮。」

2023年3月底,美國國債出現孳息曲線倒掛,是自2019年8月以來首次發生。孳息曲線標示了投資者向政府貸款時間長度不同所收取的不同利率。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美國孳息曲線數次倒掛後均出現經濟衰退,被視為是預測未來經濟表現的一種指標。

Bain教授解釋: 「這並不意味著每次孳息曲線倒掛,我們便會陷入衰退;但每次衰退時,孳息曲線都會倒掛!」

儘管美國經濟在2023年第三季度顯著增長了5.2%,但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因政府財政政策所衍生出的一個巨大泡沫。Bain教授觀察到,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已負債累累,沒有現金可以使用。

「通脹令食品價格及生活開支居高不下,人們的卡數愈刷愈多。你可以看到債務水平正在上升,」Bain教授表示。「這亦會使美國經濟進一步滑向衰退,也許將有更多銀行需要政府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