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氣候末日恐慌 以趣味推動環保行動
冰川融化、物種瀕危、極端天氣頻現⋯⋯過去數十年間,環保宣傳經常採用災難性畫面和警告標語,試圖喚起大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不過,從過往經驗所得,過於強調「末日論」往往使人感到無力、麻木,甚至變得反感而弄巧反拙。要激發民眾積極回應氣候危機,我們亟需重新演繹環保行動。
過於強調氣候災難徒添無力感
根據一項學術研究顯示,高達98%的環境報道均屬負面,反映坊間普遍認為誘發恐懼是改變習慣和行為的必要手段。這種以「末日論」為主軸的敍事方式雖然能即時抓住眼球,卻難以激發持續的行動力。一項有關人類認知的研究指出,當我們對某種情況感到絕望時,我們會將這種絕望與「不作為」聯繫在一起,「目標導向行為」亦會因而減少。
這研究結果,正正呼應了行為科學中的經典理論——「習得性無助」。該理論從持續電擊狗隻的實驗中證實,當個體反覆經歷無法控制的負面事件時,他們會逐漸失去對環境的掌控感,從而變得被動而不作抵抗。在氣候變化的情境中,災難性的敍述容易使人產生無力感,認為個人行動無法改變大局,於是便會陷入無所作為的狀態,任由情況惡化。
重塑氣候敍述激發行動
因此,近年氣候變化的主調開始脫離災難性敍述,改為主張將環保行動融入大眾的興趣和日常生活中。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畢業生、MTR Lab 旗下Carbon Wallet聯合創辦人鄭智韜(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2019)便將減碳行動與獎勵機制結合,鼓勵綠色新生活。
鄭智韜認為減碳行動須以輕鬆、有趣的方法闡述,而非使用冰川融化或北極熊挨餓的照片讓人生厭
鄭智韜指,要令氣候行動從抽象的環保議題轉化為具體的個人行為,應從正面回饋和獎賞着手,以增加參與者的成就感;同時,將減碳行動闡述成輕鬆、有趣的生活日常,並以「正面激勵」誘發持久的行為改變:「關鍵在於運用正確、正面的敍述來激勵氣候行動,又或將環保行動遊戲化,而不再是通過冰川融化或北極熊挨餓的影像來讓人感到厭惡和無所作為。」鄭智韜相信,當人獲得正面回饋,他們的環保行動方得以持續下去。
傳統智慧認為信念驅動行動。不過,一項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揭示了一個相反的視角,強調透過自我說服,行動可以驅動信念。簡而言之:行動最實際。而鄭智韜更認為,個人行動和集體行動可以相輔相成,例如透過訂立具時效性而實際可達的群體環保行動目標,將個人行為與集體連結,共同貢獻然後分享成果,能進一步鼓勵個人參與。他強調,最重要是使人踏出行動的第一步:「我們必須認清行為改變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所以我們的方法是讓綠色生活變得有趣且容易,專注於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採取的行動,因為我相信行動會激發更多的行動。」
鄭智韜揉合不同的學術觀點,致力以積極行動改成氣候危機的敍述
以科學新思維領導氣候革命
在推動氣候革命的旅程上,鄭智韜以市場學為主軸,行為科學及心理學為輔,將氣候行動融入大眾日常,也改寫了主流聲音對氣候危機的負面敍述。這種融匯各家學術的新思維,不但更有效地激發大眾積極投身綠色行動,也使環保事業朝向更科學化的方向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