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細釀 培育值得信任的商業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及中大商學院六十年來孕育無數商界和社會精英,而回歸校園、繼續為學校作出貢獻的畢業生為數亦不少,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馮嘉耀就是其中之一。他對中大、商學院和學生的感情,有如自己的歷練一樣,與日俱增。由學生變成老師,一轉眼幾十年,他仍然對母校有著一股向心力,這些正正源自中大獨特的書院制、校園文化和人文精神。

馮教授1985年取得中大經濟學士學位後負笈海外,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完成博士課程,1991年加入中大商學院。一直以來,他對學術研究和教育工作都充滿熱情。他是Innovation x Business @CUHK 共同召集人,該平台於2018 年創立,以科技和商業為基礎,讓學生參與著名機構諮詢項目和學術研究。此外,他更擔任航空政策研究中心行政主任,多年來研究本港航空業以至整體經濟發展,出謀獻策。

栽培下一代 建立商業互信

馮教授對栽培下一代從來不遺餘力,受到不少學生尊崇及喜愛,他最擅長於課堂以生動的教學方法,配合生活化的案例及時事,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經濟學理論。他亦要求學生增強演說技巧,在進行小組報告分享時,將課堂所學到的與現實生活結合。

60A-People-Story-Michael Fung_04
60A-People-Story-Michael Fung_03

同時,馮教授希望學生務必學會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商業是基於互信,信任是不能裝出來的。我不斷思考怎樣鼓勵學生去冒險,不斷挑戰自己。要學會接受失敗,並在過程中學習,調整心態,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凝聚師生 傳承優良傳統

馮教授對學生期望十分殷切,這份熱情蘊釀自中大獨特的環境,經過年月細釀,愈見深長:「書本知識全世界都分別不大,但在中大的書院制和舍堂氣氛之下,產生出一個獨特的社會網絡,更能夠凝聚老師與各級別、各階層同學們,建立對大學和書院的歸屬感。」

對許多中大畢業生來說,在書院結識的友伴和各種舍堂活動,都是在學期間最難忘的回憶。書院提供的教育機會與正規課堂相輔相成,培養學生的人際關係技巧、自信心和責任感。馮教授認為︰「這是中大人之間的核心價值,各人都願意擔起使命,將這個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力臻至善 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中大校園廣闊、景色怡人,每個「中大人」總能夠在校園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馮教授亦不例外。在接近四十年的校園生活,由學生變成老師再身兼多職,他亦需要一個可以讓自己好好沉澱思考的地方,尋找持續奮鬥的力量:「眾志堂外的『未圓湖』是一個能讓我逃避煩擾,反思自己弱點,尋找回片刻寧靜的地方。」

60A-People-Story-Michael Fung_06
60A-People-Story-Michael Fung_07

「未圓湖」位於中大崇基學院內,顧名思義,其設計並不是圓形的,形狀不規則而帶彎角,蘊含「仍未圓滿,須繼續力求圓滿」的意思。這個富哲學深意的設計巧思,如同反映著馮教授努力不懈、力臻至善的精神。

在馮教授心目中,六十年的中大商科教育,只是一條變化多端高速公路的起步點。想到將來,他認為當今商業社會千變萬化,資訊科技以及人工智能,一方面帶來挑戰,但同時創造無限機會。

他寄語同學要盡量擴闊視野,不須太早制定職涯規劃,以免局限個人發展,反而更應該勇於接受挑戰,學習調整心態,有傳承使命感,開啟未來更多發展機會。

60A-People-Story-Michael Fung_10
中大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高級講師袁志樂博士 (商業經濟哲學碩士 2003、工商管理學士 1999)(左)及近年畢業校友譚學堯(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 2021)(中),是馮嘉耀教授(右)熱心提攜的後輩,三人於不同年代入讀中大,卻同在此結緣及成長,建立橫跨三代師生關係。
60A-People-Story-Michael Fung_09
中大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高級講師袁志樂博士 (商業經濟哲學碩士 2003、工商管理學士 1999)(左)及近年畢業校友譚學堯(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 2021)(中),是馮嘉耀教授(右)熱心提攜的後輩,三人於不同年代入讀中大,卻同在此結緣及成長,建立橫跨三代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