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交流毋懼挑戰 逆風前行啟迪蛻變
全球一體化乃大勢所趨,新一代商界領袖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術基礎固然重要,但更要跳出書本的維度,擁有跨地域交流的經驗和眼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與國際知名學院合作,提供不同海外學習機會,包括學位課程及交換生計劃,讓學生放眼全球,體驗不同文化。
踏入本科課程最後一年, 余懿軒(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四年級生)回望自己的大學生涯,形容在美國留學的一年是她學習旅途的轉捩點。她所就讀的課程,由中大商學院與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達拉摩爾商學院(Darla Moore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合辦,安排本地學生到美國學習一年。余懿軒回想在美國上的第一課,便感受到當地的學習模式與香港大不相同。
余懿軒邊說著 ,邊拿出「國際市場學」一科的評分紙。她解釋道,美國非常重視學生有否投入課堂,參與率佔分高達三成,一半由教授評定,另一半則由學生自我評分。只見評分紙上首兩課,余懿軒都只給自己一分,她憶述︰「一開始上課,你不知道其他同學會不會發言,而我們也很習慣不要當課堂上最突出的那個,主要就是怕尷尬。」加上余懿軒是在疫情期間入讀大學,久別實體課兩年多,對課室的陌生感也成了她投入課堂的障礙。
不過,當余懿軒看到來自各國的同學積極投入課堂,甚至不怕向教授提出質疑,這股氣氛鼓勵她踏出第一步。她說︰「尤其是國際市場學之類的科目,大多數問題沒有既定答案,在課堂上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就是學習的重要一環。」之後每堂余懿軒都評自己的參與度三分滿分,她形容在美國的一年使她重建學習態度︰「其實在堂上舉手發言真的沒甚麼可怕,反而如果你太介意別人眼光,只會令自己錯失寶貴的學習機會。」
同樣踏入本科課程最後一年的徐子軒(專業會計學四年級生),透過商學院交換生計劃,獲安排到法國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留學一個學期。若要用一詞來總括在巴黎的經歷,徐子軒拿出一個在當地購買的黃色布袋,上面印著法文「Merci」,意思即「謝謝」,並解釋說︰「雖然我在巴黎困難重重,但我仍然很感謝這個地方。」
徐子軒的法國之行,並沒有想像中順利。他最深刻的是在宿舍發現床蝨,其後房東為他更換全新的床架床褥,卻把帳單寄給他,他覺得不公道,便硬著頭皮跟房東據理力爭。「以前我可能會選擇吞聲忍氣,但突然想到一個人在外地,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爭取。」半年來,種種經歷和挑戰,將徐子軒雕琢打磨成一個更穩重的人,同時也讓他更珍惜和一班國際學生結下的長遠友誼。
回顧這趟交流之旅,徐子軒坦言最大得著在個人成長︰「我回到香港之後,身邊人都形容我變得硬朗了。」這股抗逆力,在他將近畢業正探索前路之際更顯重要,他說︰「現在的我不會輕言放棄,面對未知,我也會充滿信心。」
中大商學院致力推動全球教育,舉辦多項交換生計劃,讓學生有機會前赴美國、歐洲、大洋洲及亞洲等230家著名大學學習,不但希望學生了解各地商業動態和培養國際視野,更希望學生從外地的生活體驗中得到啟蒙,培育全球公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