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來臨 把握太空旅遊的無限機遇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太空旅遊再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從種種跡象顯示,太空旅遊可望於15至20年之內普及化,成為人們可以負擔得起的休閑活動之一。無論是在太空邊緣的亞軌道飛行,或者在月球、火星之間太空中的某個角落暢遊,在世的人們可望在有生之年,實現太空旅遊的夢想。

作為酒店及旅遊管理學的教授,很自然會好奇太空旅遊能為香港旅遊業帶來甚麼商機。有見及此,最近我做了一項調查,比較中國及美國兩地消費者對可負擔的太空旅遊的需求。我亦想藉此了解他們期望從中得到怎樣的服務,還有他們願意付出的金額。但在深入研究這些數據之前,我們應該先去探討一下太空旅遊的最新發展狀況。

為何要到太空旅遊?

對大部分人來說,太空旅遊依舊是一個很奢侈,並帶有濃厚未來色彩的概念,並且是一個脫離現實的體驗,然而實際情況卻有點不一樣。太空旅遊除了能讓參與者置身於無重力的狀態,並享受浩瀚宇宙的景致外,相信每位曾經到過太空的人都可以擁有一段畢生難忘的經歷。

全球首位太空遊客丹尼.斯蒂托(Dennis Tito)形容他在2001年到太空旅遊的經歷為「令人異常興奮的八天(eight days of euphoria)」。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曾經說過:「你無法想像從太空觀賞地球的景致是怎麼樣的,整個歷程實在是妙不可言」。癌症康復者,迄今為止最年輕的太空遊客海莉.阿賽諾(Hayley Arceneaux)亦表示:「從這麼遙遠的距離眺望地球,看到不分國界的陸地,着實啟發了我的思維,明白到我們應該以『地球人』的身分團結一致」。

種種跡象表明,在未來 15 到 20 年內,太空旅遊將會是一個大部分人都能負擔得起的經歷。

太空旅遊曙光初現

今年夏天,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藍色起源(Blue Origin)和SpaceX都各自將第一批遊客送上太空,為太空旅遊奠定重要的里程碑。這亦標誌着太空飛行的商業化和為太空旅遊發展帶來了曙光。

然而,根據維珍銀河發布的資訊,搭乘其「太空船二號」進行一次歷時90分鐘的亞軌道旅程索價高達45萬美元,即使價錢高昂,輪候旅客名單仍有逾600人之多。

雖然高昂的代價令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但預計在未來10至15年內,太空旅遊的費用下調至少一半以上,跟1978至2010年間航空旅遊在需求激增下推低機票價格至少一半的情況一樣。太空旅遊發展迅速令成本持續下降,預計到下個世紀太空船的票價可降至每位四萬美元,這將會是一個大部分人都能負擔得起難忘經歷。

龐大的市場正在形成

一項行業研究推算,隨着太空旅遊的需求急劇增加,其市場價值將由2020年的8.854億美元激增至2027年的25.47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6.3%。北美是太空旅遊的主導市場,市場佔有率超過40%,亞太區緊隨其後,市場佔有率亦有大約30%。至於中國,預計到2027年其太空旅遊業的市值約為4.01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市場。

愈來愈多行業參與者已蠢蠢欲動,開始部署其商業大計。其中一家名為「Voyager Station」的豪華太空酒店將於2026年動工興建及於2027年營運。該酒店最多可客納400名住客,據了解一次三日兩夜的住宿體驗索價500萬美元。今年十月,藍色起源宣布正在開發一個名為「Orbital Reef」的商業太空站,以提供用於研究、工業和商業的「混合商業園區」。

在中國,航天業務由中央政府主導,一家從中國科學院(CAS)分拆的商業分支公司──「CAS Space」,正在開發用於商業衛星發射的火箭。該公司亦宣布計劃最早於2024年接收太空遊客。

香港的美麗華旅遊亦洞悉到太空旅遊未來的發展潛力,決定搶佔先機,獲維珍銀河委任為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和台灣的獨家太空旅遊代理。

太空旅遊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消費者真的對太空旅遊感興趣嗎?

為了更深入了解太空遊客,並發掘他們為旅遊業所帶來的機遇,今年四月至五月,我訪問了共1,888名受訪者,包括1,106名來自中國、782名來自美國,他們的年齡介乎18至66歲之間。

調查結果顯示,相比起美國的受訪者,來自中國的受訪者,特別是年青人,對太空旅遊更感興趣(評分為7.91對6.06,最高為10分)。至於到訪太空的意圖,來自中國的受訪者無論對太空旅遊興趣(8.08對5.51)及在太空酒店住宿的興趣(8.24比5.76),均明顯比美國受訪者為高。

至於願意花費在這難能可貴的旅程上的金額方面,中國受訪者平均願意花費1,606,310美元;而美國的受訪者則平均願意花費910,542美元。

至於對活動、食物和酒店服務方面,受訪者的喜好亦因文化差異而有所不同。例如,中國的受訪者將睡眠、飲食、玩遊戲、游泳和看電視排在他們想在太空酒店進行的活動的首五位;而美國的受訪者則將太空觀光、太空漂浮或零重力體驗、飲食、睡眠和太空漫步排在首五位。

對美食的要求亦略有不同。中國受訪者希望在太空享用火鍋、燒烤、牛排、水果、漢堡和米飯;而美國的受訪者則希望享用薄餅、牛排、冰淇淋、漢堡飽、意大利粉和雞肉。

至於服務方面,中國受訪者點名的有游泳池、健身室、水療及按摩、餐飲服務和戲院;而美國的受訪者的選擇有餐飲服務、客房服務、太空導覽、水療及按摩和游泳池。

儘管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夠充分了解受訪者在觀點和喜好上的差異,但這項調查就中國太空旅遊市場的發展前景提供了切實的概述。數據為太空旅遊所需的配套訂立初步的框架,以及引領中國內地及香港如何順應趨勢,躋身成為這個新興行業的領導者。

香港可從中得甚麼到利益?

鑑於香港在酒店、商業、航空、創新和科技方面佔有區域性領先地位,香港具有成為亞洲太空旅遊樞紐的絕佳潛力。再者,香港企業可以靈活運用其服務和商業專長,促進中國內地的太空旅遊發展。

太空旅遊可望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除了太空人、火箭工程師、旅行社和導遊等理所當然的職業外,還可能有食品工程師、媒體專才、營銷人員、建築師、建設專家和太空醫生等。該行業可以為香港的年青人帶來新的工作機遇,助他們成為香港未來經濟的驅動者。

太空是我們的未來

在二十世紀,太空探索之旅讓整個世界為之着迷。人類衝出地球,登陸月球,窺探宇宙的奧秘,並取得諸多的科學成就,都是人類史上的關鍵時刻。

太空旅遊開創無限的可能性,讓人們有機會體驗太空飛行的奇妙之處,亦為中港兩地的經濟帶來新的機遇。香港特區政府應考慮為太空旅遊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研究經費,將香港打造成為亞洲太空旅遊業的樞紐。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尹振英

本文已於2021年12月17日之《信報》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