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爱,信息越多越好?

无论是约会、招聘还是其他活动,最佳信息量都是成功配对的关键

如今各类需求都有专属应用程序,只需要动动手指,数字平台就能连接供需双方,让购物、工作、求职、旅行乃至约会都变得轻而易举。正如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无需面对面的交流,寻找完美匹配就像观看屏幕上的图片和数字一样简单。

不过,线上配对的核心问题在于每个用户都有不同的偏好。无论信息多么详细,只要双方的偏好不同,自然就会出现错配的情况,这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普遍存在。例如当你想找一间小店一尝本地风味,眼前却都是高级餐厅;或是当你在寻找单间公寓时,广告上却都是适合家庭居住的房子。

信息管理和策略对于数字平台的持续经营至关重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爱彼迎(Airbnb) 在其界面上提供了大量信息,而优步 (Uber) 却只依赖用户评分系统,并在接单前隐瞒乘客的目的地。然而, 关于究竟应该展示多少信息才能有效减少错配的现象,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传统观点通常认为,用户应尽力从平台获取更多信息,但我们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更多信息反而会有损用户利益,”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决策、营运与科技学系伟伦商业人工智能学教授张晓泉说。“我们将此称之为 ‘少即是多’ 效应。”

交友网站为分析这种现象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场。在一项题为 《真命天子还是梦中情人:偏好错配下信息在线上约会中的作用》的研究中,张教授和他的合著者分析了中国一家大型交友网站的资料,他们的初步数据已经显示出明显的偏好差异:男性一般喜欢比自己矮10厘米的女性,但女性喜欢比自己高20厘米的男性。这种差异还存在于其他属性中,包括收入、资产、甚至星座匹配。

“网上交友市场的特点是用户特征及其对潜在伴侶的偏好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线上约会平台是研究偏好错配的理想场景。”

线上约会平台是研究偏好错配的理想场景。

为什么信息较少反而更有用?

就约会偏好而言,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研究中的偏好错配是指网上交友市场上双方在要求上的差异,而不是我们常听到那句谚语 “情人眼里出西施” 所指的个人主观偏好,虽然这句话亦不无道理。

对于双方均有偏好、需进行搜索和配对的双边平台来说,核心挑战在于建立一个高效的搜索过程。张教授与澳门大学助理教授沈鸿川,以及香港大学助理教授党矗在研究中发现,信息量的多寡会影响配对结果。

具体而言,用户在这款交友软件上收到信息时,会看到发信人的简短简介,显示昵称、年龄、教育程度和常住地等基本信息。用户可以点击长篇个人介绍页面以了解更多详情,其中包括身高、收入、生肖、星座、生活方式、房产状况,甚至吸烟习惯等。

为易于识别,研究把发起方的用户称为 “主用户”,主用户感兴趣的另一方用户则称为“对象人选”。研究数据总量包含了来自 33,504 个主用户的 1,198,943 次点击,这些用户均具备搜索与匹配历史记录 (包括浏览资料、发送信息及对方回应)。如果主用户和对象人选至少交换过一次信息,便会视为配对成功。

为了量化偏好错配的程度,研究人员根据每个主用户的预估偏好,为每个对象人选计算出吸引力分数。如果主用户喜欢的对象人选人回复了信息并对用户表示了好感,则说明双方偏好匹配;但如果偏好不匹配,吸引力分数较高的对象人选回复信息的概率反而会降低。

分析发现,如果主用户和对象人选都查看了长篇个人介绍,偏好错配的发生机率更高。很可惜,获得更多信息并未提高配对成功的可能性。相反,主用户若根据简短简介接触对象人选,更有可能收到回复。尽管个人头像可能会影响结果,但研究人员通过额外实验发现这一点并非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信息越详尽错配程度反而越高。

研究人员最初推测,那些长篇个人介绍被点击的对象人选更可能比较挑剔,因此匹配成功率较低。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根据主动联系的主用户人数,为对象人选构建了“受欢迎程度指标”。结果显示,被查阅长篇个人介绍的对象人选,其平均受欢迎程度低于仅被查看简要资料的对象人选。受欢迎程度分数较低的对象人选也更有可能属于长篇个人介绍被查阅的群组。

张教授解释:“关于对方的信息越详尽,错配程度反而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当用户了解了更多关于对象人选的细节后,每项属性上的偏好差异便开始显现并累积,最终加剧了整体错配程度。”

更多的信息有时会有用

毫无疑问,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明智的决策,但信息的完全披露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尤其是在偏好错配现象普遍存在的双边平台上。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少即是多” 的效应可能不那么适用。

在 Tinder、Upwork 和爱彼迎等去中心化平台中,用户偏好在搜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偏好错配更易发生。相反,在优步这样集中式管理的平台上,乘客看重的是时间效率,而司机的偏好并不重要,因此平台会隐藏目的地直至司机接单,这使得偏好错配的情况几乎不构成影响。

考虑到 “错配成本”,即用户在未能找到与其理想匹配的对象时所承受的负面影响, 在错配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比如寻找兼职工作),更多匹配能在双方可接受的偏好范围内达成。而在错配成本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比如网上交友,花费更多精力搜寻的用户自然期望获得最佳配对。

双方的议价能力也很重要。张教授说:“当议价能力存在悬殊时,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更具权力一方的偏好。”

虽然用户可以渔翁撒网般联系所有对象人选,但无差别的匹配策略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消耗。一定程度的信息必然可以帮助用户筛选出跟标准相去甚远的人选。张教授补充说:“在提出配对建议之前,需要掌握最理想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