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重塑商界未來 探究科技人文合一之道
2022年底ChatGPT問世,生成式人工智能震撼全球,迅速成為熱議焦點。商界各領域對此積極回應,從自動化工作流程、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以至加速新型醫療設備研發,人工智能都展現無窮潛力,並預計在2030年前能為全球經濟增值高達13兆美元。
儘管如此,人工智能的崛起也引發不少人對大規模失業的憂慮。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影響全球多達四成的工作崗位。「人工智能之父」Geoffrey Hinton於2023年離任Google時,曾提及人工智能的潛在威脅,更令大眾深感人工智能對人類文明的威脅已是迫在眉睫。
在這場人工智能革命中,商界領袖應如何引領企業迎接挑戰,實現新突破?人工智能將如何改變工作的本質?在人機協作的未來格局中,人類又如何發揮無可被機器取代的價值?人工智能究竟是解決全球難題的利器,還是會加深全球南北分歧和數碼鴻溝?
以人為本?機器代勞?
中大商學院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崔成宇教授
人工智能在商業應用上的爆炸性增長,可追溯至COVID-19新冠疫情期間的勞動力短缺。隨著疫情趨緩,各行業在採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進程上各有先後,發展之路充滿不同挑戰與變數。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崔成宇教授表示,以酒店業為例,疫情初期,酒店和餐廳大幅增加使用機械人,以在短期內解決人手不足問題。不過,隨著試驗推進,一些完全自動化的酒店逐漸減少對機械人的依賴。「人工智能雖有助提升效率,但人性化接觸與個性化服務仍是酒店顧客的核心期望。」崔教授續指: 「舉例說,豪華酒店的家庭旅客更看重得到員工的真摯笑容與貼心互動,而非冷冰冰的機械式服務。」
崔教授補充道:「另一方面,主打商務旅客和與會者的酒店,人工智能應用則展現更大潛力。例如,先進聊天機械人如今能處理多樣化的客戶服務需求,如透過人性化的對話流暢地協助旅客預訂房間,大大提升效率。」
傳統上,酒店業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透過每一次與旅客的接觸,為他們打造難忘的人性化體驗。然而,崔教授認為,隨著「協作機械人」——即與人類同共合作的機械人——的時代來臨,酒店業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合適的客戶接觸點上,將人工智能的高效與顧客追求的個性化服務結合,將服務水平提升至更高層次。
機器掌舵 人類領航
王文洋(環球商業學2022)
一些與人互動較少的行業中,採用人工智能的情況則更為普及。例如軟件行業,以往需要逐行手動編寫的代碼,如今則可藉人工智能進行有效的預測和建議,大大簡化開發流程。
來自Z世代的王文洋(環球商業學2022),畢業後聯合創辦了軟件初創Flowclass,專注讓教育行業將收款及與學生的溝通程序自動化。他提到,引入人工智能使生產力顯著提升,「我們團隊花在繁瑣工作的時間減少了多達八成。」他解釋道,員工經常運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取圖片中的資訊、編寫代碼以及設計網站,完成任務都只是一鍵之遙。
雖然要完成工作變得更快更容易,但要確保產品質素仍是一大挑戰,「如果我們不了解如何從零開始建立一個網站,只是盲目依賴人工智能,最終可能只會得出劣質產品。」王文洋強調,人類的監督仍是核心,「若要交託人工智能執行任務,我們同樣也應該掌握相當技能,才能使人工智能發揮真正的價值。」
隨著人工智能在商界日漸普及,王文洋認為人類將有著重要而嶄新的角色,「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監管與情境管理,這將成為未來的關鍵。」
當一些領袖正在重新思考AI與人類的協作方向,試圖改變商業格局時,另一些領袖則正在運用這項技術重寫發展中國家的未來。
改寫新興市場規則的力量
洪勁松(工商管理學士1991、工商管理博士生)
人工智能在新興市場擁有巨大潛力,一方面推動生產力,提高農業和製造業產量、刺激基礎設施發展,並為小企業提供更優良的信貸渠道。此外,在解決環境問題、經濟轉型和提高生活質素方面,人工智能也有舉足輕重的擔當。各地政府經常依靠國際機構和多邊發展銀行,如亞洲開發銀行,在數碼轉型過程中提供指導和技術援助。
於亞洲開發銀行出任首席信息官和信息技術部門總幹事的洪勁松(工商管理學士1991、工商管理博士生),正致力整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以革新其組織能力,使他們於亞太各地的工作事半功倍。同時,她正帶領亞洲開發銀行運用人工智能,提高分析質量和效率,為市場和企業迅速提供洞見。
「結合大數據,新型人工智能模型為我們提供更多知識見解,幫助我們為發展中國家制定更精準的政策和建議。」洪勁松續說,「這些模型能協助我們評估氣候、災害及市場風險。人工智能更可協助我們對多個領域的數據信息進行更全面分析,包括成本比較、減排、項目財務報表以及整理累積下來的種種經驗。」
然而,人工智能要得到全面發揮,前提須解決數碼鴻溝、改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地的滲透率,以及提升勞動人口應用數碼科技的能力。洪勁松強調,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徹底釋放人工智能在亞太區的經濟潛力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