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审计会成为未来财务监管的主要方式吗?

新常态推动了虚拟工作方式的转变,最新研究发现远程审计有可能成为长期趋势
无论是好是坏,新冠疫情已然改变了世界。虽然边境已开放,封锁也已解除,但在新常态下,远程工作的模式可能会持续下去。然而,许多企业对此仍然持观望态度。
在疫情期间实践远程工作的公司如今已开始转变这一做法。根据毕马威(KPMG)发布的《2024年首席执行官展望》调查报告,超过80%的高层管理人员预计未来三年内公司将恢复全员返回办公室的办公模式。然而,员工对返回办公室的意愿较低,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也因缺乏明确数据证明在家工作与在办公室工作哪种方式更具效率而没有最终结论。
然而,此次疫情的规模之大及传播速度之快均前所未有,这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机会,可以检验远程工作对特定行业和地区所产生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辛显刚表示,中国的审计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新冠疫情爆发于2020年1月,恰好是2019年度审计最繁忙的时段,加上中国政府迅速实施封锁措施导致出行受限,辛教授表示这为检验远程审计的效果提供了契机。“由于地方政府实施了封锁和出行限制措施,相当一部分中国公司采用了远程审计的方式,”他补充道。
“此外,中国的审计从业人员为应对疫情率先进行远程审计。由于没有先例可循,中国审计人员采取了不同的审计方式,以改善远程审计。我们因此得以观察这些方式,并评估它们在远程审计中的效果和效率。” 辛教授解释。

在疫情结束之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21年制定了行业的四年发展计划,呼吁审计公司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应用到审计过程中。
虽然一些审计公司在疫情之前就已经采用远程审计模式,但疫情带来的社交限制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使得远程办公在疫情期间成为可能,而且这一趋势似乎并未减缓。
权衡挑战与益处
在题为《远程审计与审计质量:实地证据》的论文中,辛教授与同一学系的吴东辉教授(亦为香港中文大学制度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田高良和金一戈一同评估了疫情期间中国远程审计的质量。
研究人员首先采访了四位来自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合伙人,两位本地前十名审计事务所的合伙人,以及两位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了解审计员在远程审计中面临的挑战、远程审计的优势和劣势、远程审计中的调整、提高远程审计质量的措施,以及未来改善远程审计的可能方式。
“几位资深审计员表示,远程审计面临很大挑战,例如工作量加大、审计风险提高、沟通效率降低等,” 辛教授表示,“然而,他们也认为,远程审计不一定会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其中一位审计员表示,因为所有必要的审计程序都已完成,所以远程审计的效果不亚于现场审计。另一位审计员透露,远程审计一年可节省7,000万人民币(约合970万美元)的差旅费用,占其审计事务所收入的15.7%。
根据访谈对象的反馈,研究人员随后设计了36个问题,针对3,639家中国上市公司中的3,508名审计员进行了调查。该调查收到2,275份有效回复,结果表明,与资深审计员的访谈结果一致,受访者承认远程工作带来的好处,如节省时间和通过减少差旅费用降低成本。

然而远程审计确实对审计质量有一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与客户和团队成员的沟通,以及证据收集方面。但是该调查亦提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可以解决远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
该调查还发现,未来远程审计将占审计实践的大约86%,这表明远程审计有望成为主流的审计方式。“现场审计员的观点表明,后疫情时代的远程审计已经成为审计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辛教授说,“鉴于远程审计在数字化转型时代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研究恰逢其时。”
远程审计将长期存在
2022年2月,上海爆发了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疫情,政府随机实施了封锁措施,研究人员利用此阶段的数据进行了样本外测试,进一步验证了其研究成果。该样本外测试结果显示,远程审计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降低:及时调整审计程序、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强化数字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及更广泛地使用信息技术。
这为审计行业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数字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辛教授说:“我们论文中关于远程审计的最佳实践结果包括:更多依赖审计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强调数字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及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
“这些最佳实践彰显了远程审计的优势。证券监管机构、会计或审计标准制定者以及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做出决策时,应知悉远程审计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