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可持续的未来,你准备好绿色饮食了吗?

sustainable-diet-food-green

我们的饮食选择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也与地球的健康息息相关

食品生产的每个阶段,包括从种植到餐桌上的消费,都可能产生温室气体,从而加剧全球变暖。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约有三分之一与食品生产有关,例如牲畜消化过程产生的甲烷和森林砍伐导致的二氧化碳等。

随着环保食品的普及, IPCC也强调了通过改变消费者饮食习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性。然而,大多数研究探讨饮食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时,主要集中在西方消费者的习惯上。

因此,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市场学系助理教授Francisco Cisternas对亚洲消费者进行了研究,讨论他们是否愿意改变饮食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以及影响其选择的因素。

他与其博士生Sun Chongyan及中大其他学者,包括Carolina Contador、林汉明和谢立亚,共同开展了一项题为《文化与代际因素如何塑造亚洲消费者的可持续食品选择:基于选择实验和信息干预的见解》的研究。此外,来自中国内地、加拿大、英国和越南的多所大学的学者也参与其中。

“我们的研究发现,亚洲消费者大多不愿意改变现有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在动物蛋白消费方面,” Cisternas教授表示。

sustainable-food
近年来,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食品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以突出个人利益的方式呈现信息,则可以很好地引起亚洲消费者的共鸣并激励他们改变饮食习惯。例如,与其强调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害,不如将重点放在饮食变化如何改善个人健康或生活质量上。

不仅如此,随着环保认证的趋势日益增长,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世代对这一类认证的接受度各不相同。这突显了亚洲饮食转型背后的复杂性,以及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根据文化和个人动机制定针对性策略。

三个亚洲经济体的饮食选择

研究人员招募了来自中国大陆、日本和越南的5,000多名参与者。总体来看,在决定消费者吃什么的众多因素中,研究显示肉类(包括猪肉、鸡肉、鱼肉和牛肉)是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价格和环境认证。尽管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在饮食偏好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差异,他们的饮食选择也存在不同。

牛的养殖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而亚洲消费者通常将牛肉视为优质选择。研究证实,家庭收入与对牛肉的偏好之间存在直接关联,低收入家庭更倾向于选择鸡肉和鱼肉。然而,这一倾向亦受到受访者年龄的影响。年长的亚洲消费者更倾向以猪肉和大米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

许多人认为,中国消费者对猪肉和牛肉的需求,显著加剧了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但该研究发现,相比越南和日本消费者,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鱼肉和鸡肉,而非猪肉。然而,当价格成为考量因素时,三国的消费者都会优先考虑鸡肉或鱼肉,而非猪肉或牛肉。

在西方市场中,食品的可持续认证或分类备受欢迎,但这一趋势在亚洲却有所不同。超过一半的越南和中国受访者信任政府的可持续食品认证计划,而仅有26%的日本受访者持相同观点。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消费者认为这些认证缺乏公信力或效果时,他们对政府认证的信任可能会逐渐减弱。Cisternas教授指出:“ 随着经济发展,现有的亚洲可持续认证方案可能无法长期对消费者行为产生预期的影响”。

年轻消费者和有子女的家庭比较关心食品的环境和健康认证属性。研究结果显示,18至30岁年龄段的参与者更愿意为具有环境认证的食品买单。“我们的研究表明,年轻一代在选择食品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因素,”Cisternas教授补充道。

“利己叙述”更具成效

虽然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用微妙的方式传递信息(如研究所称的信息干预)如何影响人们在健康、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的饮食选择,但Cisternas教授的研究是首批提供跨国实证证据的研究之一。

此外,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测试分享有关气候变化、环境危害或某些密集型农业食品对健康影响的信息,是否能够鼓励个人选择可持续饮食。

“我们发现,信息干预并不能有效促使消费者改变行为以选择更可持续的饮食,” Cisternas教授表示,以自我为中心和关心他人的动机可能在个人决策中发挥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政府环境认证的信任可能会逐渐减弱。

研究结果显示,对亚洲消费者来说,单纯依赖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来推动饮食变化并不可行。但通过强调当前消费习惯对个人健康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老年消费者中,则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饮食习惯发生转变。

针对不同群体 量身制定策略

由于可持续饮食对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来说至关重要,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必须有效地推广这种饮食方式。虽然消费者对动物蛋白的偏好日益增加,亚洲的牛肉消费尚未达到西方经济体的水平,这为通过饮食文化和传统来引导消费者实践可持续饮食习惯提供了契机。

当亚洲消费者了解到可持续饮食与自身健康相关的益处时,他们愿意实践这一种饮食习惯。但饮食习惯的转变还取决于他们的人口特征,例如年龄和收入水平。

“我们认为,政策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征量身定制,强调其自身的动机。例如,针对老年人的政策可强调健康问题;而针对较年轻且相对富裕的人群,强调食品认证的效果会更好,” Cisternas教授补充道。

尽管年轻一代对环境问题表现出高度关注,但他们并不愿改变现有饮食习惯。针对这一现象,Cisternas教授建议从小鼓励他们选择可持续食品。“通过在学校和社区中引入有关可持续饮食的教育,并提供与可持续食品相关的有趣体验,我们可以帮助培养长久的可持续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