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的为师之乐

也许你会认为一位在同一地方任教十多年的教授会因为对工作热诚褪减而变得刻板沉闷,甚至因循守旧。然而,赖汉荣博士却非如此,无论在演讲厅授课、课程规划和管理以至从事研究工作时,他的眼中仍会迸发熠熠的神采,任何时候都会致力培育学生成为卓越人才,并把手上的工作做到最好。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管理学系高级讲师兼管理学理学硕士(MiM)课程联席主任赖汉荣博士在中大任教已有十二年。在此之前,他在香港城市大学执教鞭亦达六载之久。

赖博士的事业发展多姿多采,除了教学,他亦曾在商界最前线工作,包括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酒店、零售和市场营销等领域担任过不同职位,在亚洲多个地区累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然而,赖汉荣博士一直不忘为人师表的初心,而他的人生路也从没有离开这个初心。一切源自十七岁那年。

赖博士缅怀当年情况:“一晚我躺在床上,仰望天花,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梦想是在大学教书,向学生言传身教,但并非在我出生的马来西亚任教。自此以后,我便朝着这条为师之路进发。”

为师多年的赖博士已建立起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而创新的教学方法为他赢得了多项殊荣和嘉誉,包括2018年荣获中大博文教学奖,并先后于2010和2014年荣获校长模范教学奖,还有2015至2017年的中大商学院杰出教学奖等。

赖博士的教学风格有何独特之处?他表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源于 “有教无类” 的中国哲学思想。

“教导大学生真的充满挑战性,在任何时候,教授都要兼任教练、师友、教师、辅导员、魔术师甚至技师。由于学生来自不同背景,实在没有任何通用的方法能够适合所有学生,所以我们作为教授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独特个性,从而启发他们发挥潜能。耐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耐性,我们便能够激励他们了解自己,并在毕业后造福社会。”

“教导大学生真的充满挑战性,在任何时候,教授都要兼任教练、师友、教师、辅导员、魔术师甚至技师。” ──赖汉荣博士

赖博士回想自己初为人师时,以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向学生讲授教科书上的内容,后来他明白到教学的真谛在 “育人” 而非 “教书”。

“做老师最重要的是寻找方法引导学生释放潜能。因此,我强调四个 ‘C’,即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造力(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和协作(Collaboration)。”

为了以能够打动学生的方式来启发他们,赖博士经常在课堂上 “说故事”,并认为这是非常有用的教学方式。他相信自己在国际商务方面所累积的丰富经验能协助学生了解如何将学术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 ‘说故事’ 很重要,这种方法有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时常以现实世界的具体个案来解说教科书上的内容,好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把自己代入其中,其中有些个案更是我自己的经验。与学生分享这些经历,不是要吹嘘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让他们从我的经验中学习,不要犯上相同的错误。”

除了现身说法,赖博士还会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他带学生走出校园,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商业个案比赛。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我尝试将这种方法融入课堂学习,让学生走入世界,也把世界带进中大。”

“多参与能提高投入感,最终转化为行动。” ──赖汉荣博士

赖博士的第三种教学元素就是建立人际网络。“学生群体极之多元化。课室内通常有70名学生左右,看到他们上课前,只顾在座位上各自各盯着自己的iPhone和iPad,我觉得实在很可惜。因此,我会要求学生每周轮换坐位,互相认识,不仅仅是点头之交,而是要真正深入了解对方。当我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研习时,会鼓励他们确保小组混合来自香港、中国内地和海外的同学。我自己跟学生的联系也很重要,这可以让我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毕竟我的职责不只是教书,而是要帮助学生发掘潜能。”

建立WhatsApp群组是赖博士与学生保持联系的方式之一。他曾担任环球商业学国际贸易及中国企业课程主任五年半,其间通过独立的WhatsApp群组与学生和旧生保持接触。至今他已建立的群组多达60个。他笑言:“这些群组的用户名单都很长,但我实在很高兴,这让我工作时乐在其中。”

赖博士带领上述两个课程时,吸引了不少尖子入读,他尝试安排他们参与所有相关活动、工作坊和游学团。他说:“多参与能提高投入感,最终转化为行动。”

说到投入感,赖博士一直全情投入到中大商学院的教学工作,他在担任两个环球商业课程主任时,还同时兼任中大商学院本科生课程的助理院长。面对繁重职务,他是如何同时兼顾教学、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呢?

最初,赖博士也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这么繁重的职务,但他记得,当时任中大商学院副院长(本科课程)范建强教授邀请他出任有关职务时,中大商学院管理学系教授牧野成史曾鼓励他。“当时牧野成史教授对我说:‘John,你担任教学工作这么久,是时候接受新挑战了——不仅在教学方面,也在课程管理方面。’ 我把这番勉励的说话铭记于心,并且把握了这些机会。当然,要兼顾教学、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取得平衡实非易事,有如玩杂技一样。因此我向牧野教授请教个中诀窍。那一刻他直视着我,然后说:‘牺牲!’ ”

“当学生毕业多年后,仍然记得我们这些 ‘老饼’(形容 ‘老前辈’ 的广东俚语),还与我们联络;那管只是简单一起吃顿便饭,或者喝咖啡和饮茶,细诉一下他们如何造福社会,我已感到十分欣慰。” ──赖汉荣博士

赖博士强调,这不是平白的牺牲。“最终,我们只要明白到大家所付出的点滴贡献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过程中获益,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喜欢自己的工作,上班便有如渡假般愉快。”

现时,赖博士是前年才开办的MiM课程联席课程主任。该课程让学生可直接向管理层行政人员的目标进发,毋须等待三年及在商界工作累积经验,再申请入读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iM课程使命是满足社会对通才,同时又能肩负起催化变革商界领袖的需求。课程的另一目标则是促进亚洲数码经济发展,培养 “亚洲世纪的环球管理人才”。

赖博士评论道:“我们希望确保MiM课程内容以实务为本。在学期内,学生将与业界领导者保持紧密接触。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安排了超过九项有业界领导者参与的活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们将推出MiM论坛。课程最后设有一个 ‘总结科目’(capstone course),带领学生在香港以外地方,完成一个针对现实世界的咨询项目。”

赖博士在中大商学院身兼三职,除了教学和担任课程主任,还要从事研究工作。他的研究重点包括商业创新和网络。他说:“我一直尝试进行具公信力的研究,是我母校新南韦尔斯大学的毕业论文导师教授Steven Lui(管理学院副教授)启发了我。我深信,要令研究与众不同,不二法门之一是与业界伙伴紧密合作。我们不想从事一些只为刊登于学术期刊的研究,反而我希望自己做的研究,能为工商机构作出实质的贡献,以协助它们迈向成功。”

赖博士曾为香港一个连锁零售集团进行一项研究,这也是他毕生难忘的研究项目之一。当时他花了六个月走访于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开设的175间门市。“我到访各门市观察和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体验。这次经历开放了我的心窗、思维和灵魂,而且我也可以把这次研究的经历带入教学之中。”

“学生完成大学课程或者毕业后,并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就此告一段落。商学院全体教职员同事和我都抱有共同信念,就是每当毕业生回校分享经验时,这一刻我们的角色才开始凸显出来。” ──赖汉荣博士

问到赖博士多年为师生涯中最难忘的事情时,他并非举出单一事例,而是概括地说:“学生毕业多年后仍然记得我们这些 ‘老饼’(形容 ‘老前辈’ 的广东俚语)),还与我们联络;那管只是简单一起吃顿便饭,或者喝咖啡和饮茶,细诉一下他们如何造福社会,我已感到十分欣慰。这些也是我觉到教学工作意义非凡的地方。”

事实上,赖博士对教学的一个最强烈信念就是它的 “终身保证”。

“学生完成大学课程或者毕业后,并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就此告一段落。商学院全体教职员同事和我都抱有共同信念,就是每当毕业生回校分享经验时,这一刻我们的角色才开始凸显出来。这证明了毕业生们能够学以致用,而我亦会把他们与我分享的经历与现届学生分享。” 赖博士娓娓道来时,双眼闪出明亮的光彩。

赖博士如何以热诚点亮人生,大家都十分清楚了解。他发现工作中最有趣的事情,就是每天都有新鲜事。他指出:“我尝试在工作中寻找近藤麻理惠所指 ‘令人怦然心动的事物’,使激情可以不断延续下去。因此,我便不会觉得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变得刻板因循。”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儒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