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在贸易战中觅得新路径

美国公司越来越多地通过转移供应商来降低风险,以第三方国家取代中国,但 中国 “世界工厂” 的地位并未动摇

2018 年以来,中美之间持续不断的贸易争端引发全球供应链的重组。为了应对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脱钩趋势,许多美国公司正在将其供应链转向其他国家,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在贸易争端开始之前,2017年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高达21.6%。然而,在2023 年,这一比例降至 13.9%,是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相较之下,美国同期从越南和墨西哥等第三方国家的进口份额大幅增加。

全球供应链的快速变化引发了这样的问题:第三方国家是否拥有与中国相同的端到端供应链能力?还是它们仅在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取代了中国,但仍然依赖来自中国的投入品?这些问题引发了一种可能性 — 尽管美国在努力减少其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但它仍然通过第三方国家跟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

“我们发现,贸易战开始后,美国进口商通过越南间接从中国进口的比例增加了约 21%,而通过墨西哥的间接进口比例则增加了约 5.5%,”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决策、营运与科技学系副教授吴靖说。

“这些结果表明,与其说美国在越南和墨西哥的供应商是具有同等端到端供应链能力的中国供应商的替代者,不如说它们是仍然严重依赖中国进口的中间商”。

吴教授与同系的卓敏运营管理学教授徐宁,及其博士生彭博雅,在最近一项题为《去风险的矛盾:美中贸易战下的全球供应链绕道》的研究中,调查了在贸易战之下,中美间接供应链联系的变化发展。

与中国的间接联系增加

研究人员注意到,美国公司的供应商仍然依赖来自中国的进口。吴教授说:“尽管在贸易壁垒下出现了明显的贸易转移,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仍对美国的全球供应链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8 年以来,中美之间持续不断的贸易争端引发全球供应链的重组。

为了印证他们的想法,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评估美国进口商对中国的间接敞口。这一衡量标准考虑了两个关键要素:美国从越南和墨西哥进口的份额,以及越南和墨西哥对来自中国的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尽管美国公司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以取代中国,但因为越南和墨西哥分别与中美两国接壤,已经成为近期全球供应链重组趋势下的主要受益者,因此研究选取了这两个国家作为代表。

研究人员选取了从事制造业的美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公司在2013至2017年(贸易战前)曾从中国进口,并在2018至2022年期间从越南进口,或在2016至2022年期间从墨西哥进口。研究团队从全球贸易数据库Panjiva收集了交易层面的全球海关数据,并从Compustat和Orbis获取了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更广泛的经济指标。

结果显示,贸易战开始以来,美国从越南和墨西哥的进口以及两国从中国的进口都有所增加。具体来说,越南供应商从中国进口的份额大幅增加,超过了美国从越南进口的增幅。然而,美国从墨西哥供应商进口的增幅略高于墨西哥从中国进口的增幅。

越南: 下游产品绕道的桥梁

对于寻求新供应商的美国公司来说,越南和墨西哥都是可行的选择,那这两个国家有何不同?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吴教授和他的团队深入分析了影响产品从越南还是墨西哥进口的原因。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地理位置和产品特性在供应链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主要探讨了两个关键的产品特性:一是产品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即处于上游还是下游;二是中国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程度。上游产品通常指供应链初期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用于生产下游产品或准备销售的成品。

结果表明,下游产品,以及那些中国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越南的对中国的间接敞口出现了更加显著的增长,尤其是在纺织、鞋类产品和电子行业。

中国以越南为桥梁,继续参与下游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中国以越南为桥梁,继续参与下游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 这些产品通常涉及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在这些产品上,中国保持着明显的比较优势,” 吴教授指出。“越南与中国相邻,具有可比的成本效益生产能力,便于顺利融入中国的供应链。”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贸易战后,耐克公司在纺织品和鞋类产品上通过越南对中国的间接敞口增加了 153%,同时却很少从墨西哥进口。

墨西哥在上游产品方面的优势

上游产品,尤其是化学品、塑料或橡胶、金属和机械行业,通过墨西哥的间接敞口明显增加。吴教授解释说:“这些上游产品通常被进口到美国,然后进一步整合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就需要更强的供应链反应能力,而墨西哥毗邻美国的地理位置正是其一大优势。”

吴教授进一步指出,他们的实际证据证明了美国公司为应对贸易争端而采取了以上的战略。

例如3M 公司通过墨西哥对中国的化学品、塑料和橡胶产品的间接敞口增加了 20%,机械产品增加了 47%。动力管理公司伊顿通过墨西哥对中国化学品、塑料和橡胶产品间接敞口则增加了 123%,金属产品增加了 94%;而这两家公司很少从越南进口。

检视对直接供应商以外的依赖

本项研究强调了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风险和依赖性的必要性。吴教授说:“在管理供应链风险时,必须考虑次级供应网络结构。为了强化供应链,他建议企业重新检视它们对直接供应商以外的依赖,并积极评估其供应网络对关键市场的间接风险敞口。”

此外,虽然贸易战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挑战,但研究人员指出,由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仍然难以被完全替代,企业仍可充分利用第三方国家的市场以获得盈利。吴教授总结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越南和墨西哥的供应商无法在端到端能力上完全代替中国,而且要继续依赖中国的输入,从而导致中美之间保持着间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