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沙尼亚到香港 中大助攀创业路

爱沙尼亚是全球数字化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许多科技产品甚至风靡全球,例如Skype。该国政府非常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十多年前已将电脑程序设计纳入小学生的基础技能教育,并鼓励学生创业。

然而,由于缺乏世界级大学,约有一半的学生需赴国外升学。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 Aleksander Vaeaer(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2021),于2017年来港,入读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IBBA)和创业创新副修课程(EPIN)。毕业后,Aleksander 回国并成为初创公司的共同创办人。他勇于尝试,持续提升自我,正在一步步实现梦想。

获中大颁发全额奖学金

Aleksander 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长大,自幼学习编程技能。读中学时,学校也鼓励学生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学习,并设有创业课程,指导学生以创业项目代替毕业论文。“我参加过关于编程和创业的课外活动,包括G48黑客马拉松,在活动中我遇见了Bolt的创办人。我还参加过美国的青年创业计划,大大开阔了视野,我的创业想法大概就是这样萌芽的。”

Aleksander 高中毕业后,大部分同龄人因英语基础好,纷纷计划前往英国升学,而他却因留学费用高昂放弃。后来,他在大学教育展中得知香港的升学机会和奖学金计划,重燃了他的留学梦。“我没去过香港,上网搜索有关香港的资料,发现那里的风土人情与爱沙尼亚截然不同,出于好奇,我报读了三四所香港的大学,首选中大商学院,因为世界排名很高。”在期末考试前两周,他收到中大的有条件录取通知,要求总成绩达到85%以上。他全力以赴复习,最终获得中大全额奖学金入学。

cuam120-AleksanderVaeaer02
Aleksander 热爱香港郊区,足迹遍及多条远足路径
cuam120-AleksanderVaeaer03
Aleksander(右一)是音乐发烧友,曾与中大好友组建乐队 Kowloon Cowboys

喜欢大学校园远离繁忙市区

Aleksander第一个认识的中大人是国际生迎新营的组长Seiit Kulubaev,Seiit来自吉尔吉斯,与爱沙尼亚一样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两人一见如故,还一起玩音乐。“我结识了很多本地和国际朋友,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圈子,也认识了几位‘Auntie’,农历新年收到不少红包。”他很快适应了香港的生活,也非常喜欢中大校园,因为它像一个远离繁忙市區的独立世界。他喜欢吃中式点心、印度菜和尼泊尔菜,认为香港餐厅质量高且价格合理。

在学习方面,Aleksander指工商管理和EPIN课程非常灵活,让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他对沈璐希教授的高级市场营销课程以及区玉辉教授的设计思维与创业课程印象深刻,两位教授课堂上分享的创业故事十分精采。“虽然EPIN课程较新,但具启发性。区教授带我们参观商汤科技公司,介绍其人工智能技术。之后我开始尝试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并凭这个项目在2020年获得伍宜孙书院艺术杰出奖。”

回望过去,Aleksander认为赴港留学是他最明智的决定之一。他曾受高中母校邀请,回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在港求学的收获,但爱沙尼亚学生大多选择到离家人朋友较近的地方读书。


Aleksander(右一)在中大最满意的是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

在香港寻觅机会

2021年中大毕业后,Aleksander回国度假,但因疫情严重被迫放弃返港。之后他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社交媒体项目经理,一年后辞职重返校园,修读纺织设计课程。“广告公司的工作压力大,但学习纺织设计既放松又富有创意。”

2023年,Aleksander在阿姆斯特丹认识了Complok的两位创办人。该公司为金融机构构建人工智能驱动的风险管理平台,Aleksander具备市场营销和设计经验,大家一拍即合,他以后期联合创办人的身份加入团队。“我当初在中大选修设计思维和产品设计课程,只是追随当下最感兴趣的事情,没想到几年后相关知识竟成为创业的基础。”

爱沙尼亚与香港的创业氛围都很活跃,Aleksander 观察到两地有异有同:“爱沙尼亚1991年独立,还是个婴儿,而香港开埠历史不到200年,或许算是个幼童,两地的创业生态圈都充满活力与朝气。我们国家自2003年Skype创立后,加倍投资于创业资源,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而香港政府也非常重视创科教育。主要的区别,在于爱沙尼亚的经济价值很大一部分来自科技创业,而香港则拥有更广泛的产业基础,尤其是金融业。”他认为香港是一个理想的创业枢纽,未来希望多来香港探望朋友,并探索在这里创业的机会。

原文发表于《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二十期,获中大校友事务处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