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易经》智慧 拨开经济迷雾

香港中文大学学者就《易经》所蕴含的哲理如何帮助企业或个人应对当前经济动荡中的挑战分享其见解

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经济形势波涛汹涌、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着一个紧迫的问题: 如何在持续动荡中谋求发展?我们或许可以从《易经》这本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典籍中得到一些启示。

《易经》本是中国传统的占卜工具,在随后的几千年慢慢演化成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经典。书中包含的 64 个卦象符号,既代表自然万象,亦给人生的历程与际遇不少启示。

尽管成书年代久远,《易经》所倡导的灵活应变思维模式使其智慧历久弥新。学者和实践者常以象征化方式运用该典籍,为道德抉择提供指引。《易经》的卦象可以有多种解释,而且通常会结合宇宙万象,阐释人生的不同情境。

古往今来,《易经》的爱好者都认为这本典籍是洞悉当下与未来之事的密钥。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管理学系客座教授冼日明指出,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局中,《易经》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指引。

今年5月,冼教授在中大商学院举办的 EMBA 课程大师课上指出,《易经》不仅仅是知识之源,也是智慧的宝库。传统上,人们利用蓍草或抛掷铜钱来成生卦象,但在今天,善易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符合自身境遇的卦象,从而获得多元诠释和见解。

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局中,《易经》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指引。

逐步解卦的方法

在《易经》中,每个卦由六条横线(“爻”)组成,爻分为阴(“⚋”)和阳(“⚊”)两种,代表着两种相反而又互补力量的相互作用。阴阳符号首先组合成八个基本的三爻卦象,然后再两两相叠组合成 64 个复杂的六爻卦象。

要充分理解一个卦象的寓意,可以从仔细解读三个要素入手:卦的名称、卦象意涵,以及卦中每条爻的含义。

例如第一卦 “乾”(乾为天,䷀)描绘天体运行刚健有力,代表人应学习天道,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在鼓励个人奋发图强的同时,这一卦的六条爻还象征了一条龙的六个发展阶段,比喻一个领袖的成长过程。

第一爻是 “潜龙勿用”,象征着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由于缺乏权威或经验,不适合作出大胆的行动。到了第五阶段 “飞龙在天”,代表克服种种困难后的到达成功的巅峰。然而,第六爻 “亢龙有悔” 发出警告,体现了中国文化当中常见的主题:盛极则衰,满招损。

从衰落到重生

香港与众多经济体一样,面临着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房地产市场低迷、零售业苦苦挣扎等严峻挑战。冼教授认为,有两个《易经》中的卦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形势。

第二十三卦 “剝” (䷖),意指剥离,该卦象的6 条爻中,五条阴爻在下,一条阳爻在上,寓意黑暗(阴)在淹没光明(阳),映射香港过去的竞争优势正逐步失落。"但也不用太悲观,总会有解决办法,"冼教授说。

紧接 “剝” 卦其后的第二十四卦 “复” 卦 (䷗)则寓意希望再现。 “复” 的意思是“归来回复或复归”,卦象为“雷在地中”,象征生机藏于地底下,阳气重生周而复始,静待破土而出。然而,由于雷的力量仍然十分微弱,这种复苏的势头还需要时间酝酿。冼教授建议:“香港应优先发展一两个重点产业,待根基稳固后再谋扩张,方有望重拾竞争力。”

国际关系的启示

除了应对本地挑战,《易经》也为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例如,冼教授用另外两个卦象来剖析近几个月以来﹐美国跟其他国家之间持续不断的贸易及关税纷争。

他说:“要应对这些贸易关税冲突,一个国家可采取以下两种立场的其中一种:第六卦 ‘讼’ (䷅),即争执或争讼;或第七卦 ‘师’ (䷆),即统领群众,带兵打仗。”

除了应对本地挑战,《易经》也为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具体而言,“讼” 卦代表以谦虚的态度和谈判来解决冲突,反映了在贸易战中为缓解紧张局势所作出的外交努力。而 “师” 卦则意指暗流涌动,恐引发关税反制等对抗行为。

《易经》的智慧可指引我们预判贸易战之后的全球格局。按照 “卦序传”,“讼”、“师” 两卦之后为 “比” 卦 (䷇),指有亲附之意。冼教授指出,“比” 卦暗示着各国可能会分化成不同的对立阵营,使发生冲突甚至战争的风险升级,但事态发展仍有待观察。

利用《易经》强决策能力

“《易经》研究万物的变化,” 冼教授表示,“通过仔细观察和解读时事,针对面对的问题,个人可以识别相应的卦象然后进行分析,从而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明智的决策。”

不过,他也强调,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应用《易经》并非易事。"今天,我们很容易就能获取到知识和信息,但智慧却难求。要真正从《易经》中领悟智慧,须心怀赤诚,努力学习思考《易经》的奥秘。"

尽管《易经》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提升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能力,但冼教授提醒,它并不能决定命运。“这本书只揭示可能性,并非既定结局。归根结底,我们还是需要自己去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