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中国谋发展 须顺应政治转变

各国的经济发展均深受政府和政治影响,企业应顺应政治转变,并把握由此而来的商机。

张田余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及公司治理中心主任张田余教授解释:“制度环境,无论是成文还是不成文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很重要。然而,制度塑造市场参与者行为的方式并不明显,亦难以有迹可寻。”

张教授正在进行题为《对制度环境的认知是否有助在新兴市场取得信息优势?来自中国本地和外国券商分析师的实证》(Does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Drive the Information Wedge in Emerg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Analysts of Local and Foreign Brokerage Firms in China)的研究,与其研究伙伴合作搜集了大量来自中国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数据,并以此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政治数据库。通过分析接近20万份中国企业的分析师报告和年报,研究中概股本地分析师如何利用自身对制度环境认知上的优势形成其对目标公司的信息优势。

“制度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国内许多人深明个中道理:企业家要在中国经商,需要懂政治。” —— 张田余教授

张教授运用先进的电脑程式分析数据,并将之按 “政治”(例如政府的经济规划)和 “金融”(例如企业盈利和亏损)两大主题分类。

张教授还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文本分析,然后比较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和本地券商的表现,结果发现本地分析师较外国同业更能掌握中国的政治形势,凭借信息优势令他们作出了更准确的市场预测。

张教授表示:“本地分析师花更多工夫从政治角度研究目标企业,在预测有关企业的收益方面,准确率远胜于外国分析师。”张教授认为这类政治信息不仅独一无二,而且弥足珍贵。

他补充:“你对各阶层领导人有多熟悉?如何解读他们的行为?这些知识较通常从私人网络取得,而且往往需要靠打通人脉关系,因为你必须认识某些关键人物,才能知道谁人对哪些政策具有影响力。”

文化和沟通上的隔阂令外国分析师较难获得同等程度的信任,因此张教授相信:“相对于外国分析师,本地分析师较易获得政治人物的信任。”

文本分析结果让张教授进一步了解企业与 “政治群体” 或 “阵营” 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取得实质证据,分析中国政治架构内各个阵营间的合作或角力,显示在中国政治层级下政治家之间的协调或竞争已扩展到与他们密切联系的企业。

港中大商学院校友、安永中国主席及大中华首席合伙人吴港平先生与张教授的看法相近,他认为无论在中国以至其他经济体,政府及其政策均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吴先生指出:“每当谈到中国时,部分人仍然存在偏见,总认为中国神秘莫测,与其他国家相比,贪腐和违规的可能性更高;但我想强调,无论在任何国家,政府政策对于企业经营都是举足轻重,只不过有关情况在中国更加明显。”

吴港平先生 (BBA in Accounting 1981, MBA 1988)

吴先生举例说,深圳和上海浦东之所以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蓬勃发展,实在有赖前瞻性的政策。他续强调企业迎合政策变化的重要性,认为企业须对任何政策上的改变时刻保持警觉性,才能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及早筹谋。

谈到中国经济战略中的一些重要转变时,吴先生认为中国的增长模式已经从以往重视速度,变为重视可持续性和质量。此外,中国亦放宽了海外投资的限制,亦同时简化了审批程序;与此同时,国内对海外的投资亦进入了调整期。

有见及此,吴先生建议企业应该适应政策转变,并且把握由此而来的商机。

“为了应对不断转变的政治和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一直保持开放和理性的态度,与政府维持长久和良好的关系。” —— 吴港平先生

至于香港方面,他特别提及现时一些重要的政府倡议,例如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发展,并建议企业应该尽力通过各种方式在区内建立协作关系及协同效应。

港中大商学院于2018年4月19日举行第五场 “中国经商智能” 午餐讲座,主题为《中国制度环境与商业行为》。本文记录了两位主讲嘉宾的主要观点,其中张田余教授在会上跟与会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畅谈中国本地证券分析师如何凭借本身对制度环境较深的了解,从而掌握信息优势。

如欲了解更多有关张教授的研究,请按此浏览在较早前在 “中国经商智慧” 网站上发表,题为《中国本地证券分析师如何凭借制度环境的了解掌握信息优势》的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