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人工智能潜力 重新想像亚洲发展

人工智能的兴起正重塑全球社会经济格局。然而,正当我们展望人工智能技术下一个突破的同时,全球有约三分之一人口仍未与互联网连接。根据联合国数据,训练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全球百大高性能计算集群,无一位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鸿沟的挑战下,人工智能会否进一步加剧不平等与贫穷?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信息官和信息技术部门总干事洪劲松(工商管理学士1991、工商管理博士生)认为全球资源分配不均是现实,但她同时对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国家可发挥的潜力充满信心。

从内到外的革新

洪劲松正积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融入亚洲开发银行的运作与分析,挖掘机构于过去半个世纪积累下来的知识,总结实战经验并研发切实可行的方案。

洪劲松指出:"无论是修建道路、医院、水利设施,还是太阳能发电站,多年来我们编写了大量报告,当中蕴藏丰富知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提取有用的见解,帮助亚洲开发银行进行精准评估,并为成员国提供建议。

人工智能还有效地整合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提升亚洲开发银行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预测能力,让机构的部署能早占先机。

从道路到太阳能发电厂,洪劲松指亚洲开发银行正利用人工智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精确的见解和知识。(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分层推进实地转型

人工智能一方面提高亚洲开发银行为成员国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潜力转化为在地的具体成果?

洪劲松相信,人工智能可促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前所未见的增长,但各国经济转型的速度和范围存在巨大差异。她建议根据成员国的数码化发展水平,采取分层策略,以满足不同需求。

例如,在乌兹别克斯坦及部分中亚国家,人工智能支援的数码平台能优化道路建设等基建决策,确保其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减少碳排放。而其他国家则可制定针对性的数码化发展策略,推动旅游、医疗及农业等行业增长,同时解决如食水、卫生设施和能源供应等基建问题。洪劲松补充道:"我们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援,协助这些国家发展所需的数码能力。"

洪劲松认为,须根据亚洲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数码成熟程度,采取分层方法,运用人工智能应对其特定发展需求。

奠定发展基石

对于某些国家而言,当务之急是建立稳固的数码基建。例如,许多偏远的太平洋岛国缺乏海底光纤电缆,导致约八成人口无法连接互联网。这反映出全球南北之间的通讯技术分配不均,使数码鸿沟日益扩大,限制了某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洪劲松指出:"如何为这些地区提供具包容性且价格相宜的互联网连接,同时提升当地居民的数码素养,并加强网络安全?这都是我们作为开发银行的工作。"

当硬件基建完成后,确保当地劳动力具备相应的数码技能亦同样重要。在这方面,以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有望带来转机。过去四十年间,数码技术已充份展示出改变教育的潜力,加上近年人工智能的突破,更令个人化学习大行其道,即使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偏远地区,也能有效改善教育质素和识字率。

数码鸿沟突显出不同地域在获取通讯技术上的巨大差异,影响各地社会经济格局。(图片由 DALL-E 生成)

管控人工智能的偏见

虽然数码基础设施相当重要,但我们的视野须超越技术范畴。随着人工智能对我们生活影响渐广,从个人生活乃至国家决策,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兼顾批判思维及道德考量,以确保人工智能的公平与包容性。

洪劲松举例说明:"在某些农村社会,当地男性通常拥有更长的信贷记录及工作经历。因此,若职员只依靠银行数据批核贷款,女性获批的比例只有百分之20。然而,若将女性小农的贷款比例提高百分之40,她们将能购入更多种子,种植下一季的农作物,从而得到更丰厚的回报,她们的信贷记录便得以改善。在这例子下,人为干预对促进数据公平是关键。"

为应对这些挑战,洪劲松正为亚洲开发银行制定一套"负责任使用人工智能框架",涵盖私隐、安全性、可靠度、问责、透明度和人类参与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日渐普及,其改变社会的潜力日益强大,但这种变革须以人文价值为核心,方能实现共融共享的全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