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人才如何為創新、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做好準備

innovation-future-business-talents

來自商界不同行業的領袖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校友論壇上,就創新、可持續性及人才正如何影響未來商業世界的發展分享他們獨到之見

急速的氣候變化,加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問世,使人們重新思考何以為人等問題,人類的生活及商業活動亦因此面臨重要的抉擇。

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 2022年年低推出後兩個月,用戶數量旋即破億,引發人們深思如此強大的人工智能工具會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助益還是威脅。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人們今年亦在經歷更為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包括北美和歐洲的山火,以及中國和非洲的暴雨及洪水。面對種種氣候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上述的這些趨勢及變革既為商業人才造就了機遇,亦構成了難關。他們須決定如何投放時間及精力,以讓事業在可見的將來持續發展。就此,四名商界領袖在中大商學院「全球校友論壇2023」的專題討論上分享了他們對當下及未來商業世界的創新、人才及可持續發展議題的觀察與見解。該專題討論由偉倫金融學教授及金融學系系主任陳家樂主持。

適應不斷化的世界

陳教授首先邀請嘉賓講者分享各自所屬行業的最新營商趨勢。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科技及變革總監冼君行博士(MBA 2002) 探討了人工智能對僱員的影響。他坦言人們對人工智能技術取代工人的問題存在憂慮,但他相信,即使科技不斷進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仍會有增無減。他以電腦開啟的數碼時代作為例子,指出數碼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實際上是有所增加的,相信人工智能革命亦不會例外。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科技及變革總監冼君行博士(MBA 2002) 探討了人工智能對僱員的影響。

冼博士另談及一個日益受到企業重視的議題 — 資料私隱以及更為嚴格的監管規定。這些趨勢使人們對採用新科技變得較為謹慎。此外,他指出,經濟低迷下企業難以找到足夠資金投入創新,即使新項目與人們的需求息息相關,企業仍須證明在創新方面的投資能切實產生盈利。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方蘊萱(PACC 1993)表示: 「人們對創新及可持續性的探求令世界發生巨變,我們需要適應這種變化。」

方女士指,元宇宙、區塊鏈等新科技對會計師及核數師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強調他們要思考如何應對這些新挑戰。她提到近年為愈來愈多企業採納的新準則 —「雙重重要性」(Double Materiality),該準則不僅要求公司披露的信息涉及其財務價值,,還涉及其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而這種責任範圍的擴大意味着企業需要具備不同技能的人才。

「我們這個行業現今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包括IT專業人士和環保人士,」方女士道。

可持續發展意識不斷提高

資深零售界行政人員、一田百貨前行政總裁黄思麗女士(IBBA 1992)表示,在勞工密集的零售業,創新並非新概念。多年來業界在技術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以減少對人力的依賴,同時提高對消費者的了解。但她亦注意到,「可持續發展」一詞近年來在零售界廣為流行。

黃女士承認,一些人或會批評零售商鼓吹不必要的消費和浪費。然而,業界已日漸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並正在共同作出努力,以自身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的未來。

資深零售界行政人員、一田百貨前行政總裁黄思麗女士(IBBA 1992)分享了她對 “創新” 一詞的獨到見解。

她說: 「這個行業的管理層所面對的難題之一,是讓僱員亦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愈來愈多的人認識到低碳經濟之重要性,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投資日趨普及。惠理集團董事總經理兼環境、社會及管治投資主管徐福宏先生在討論中分享了他對這方面的見解。

「在過去幾年,ESG 的各個範疇都變得大為成熟,」他指出,金融業界已在應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及演算法來評估一家公司的ESG 數據。

徐先生進一步闡述如何選擇ESG 企業,指出現時已有一系列標準化的條件去評估企業的ESG 表現。唯他強調,與企業保持實質的接觸依然是衡量其表現的最有效方法。直接的接觸讓投資者能夠驗證一家公司的決策是否與他們所披露的資訊真正相符。

就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及ESG 發展而言,徐先生認為香港仍處於初始階段,但未來將會有顯著的進步,「因為我們是由零開始。」

惠理集團董事總經理兼環境、社會及管治投資主管徐福宏先生分享了ESG領域的一些新趨勢。

他觀察到本港人才的質素與以往相比有大幅度提升。他特別提及,如今求職者在面試時,談論的ESG內容更為具體。他們會全面地討論生物多樣性和金融分析中的重要性評估,而非只是籠統地觸及環保議題。

除此以外,徐先生表示,資產管理業在實踐可持續發展方面同樣有顯著的進步。現在,當資產所有者及管理公司進行投資時,都會優先仔細評估企業是否符合各種ESG要求。

人類判斷力無可取代

人工智能對於羅致人才,以至整個就業市場的影響是商界領袖必須考慮的問題。在專題討論的下一部分,陳教授邀請講者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影響他們的業務,以及人才如何能夠就未來的商業世界更好地裝備自己。

方女士說: 「我肯定不少人應該對未來感到憂慮。」她引述最近的一項研究指,人工智能可取代95%的會計師。毋庸置疑,在會計和核數過程中引入新科技能提高效率,且讓人們無須再從事單調乏味的工作,如查核憑單(Vouching)。「但人工智能始終無法取代人的判斷力,」她續指:「我依然相信,這是會計師最有價值的(質素)。」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方蘊萱(PACC 1993)表示,人的判斷力始終是會計師最有價值的質素。

儘管許多商科畢業生都在考慮學習程式設計或編碼技術,以減輕他們活在高度數碼化的世界中的焦慮,但冼博士建議,同學們不應憑傳媒的報導便進行猜測,切實了解新科技的實際功能更為重要。

「你須要將(創新科技與)你的商業知識結合起來。認識這些創新的侷限性很重要,」他表示。「唯有這樣,你才能創造價值。」

黃女士接續分享對創新的見解,她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觀點,認為創新不應該侷限於科技的進步。「不要把創新僅僅看成科技上的突破,創新可以是你在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努力耕耘的過程中,所得到的任何靈感或所作出的改善,」她說。

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應對氣候問題的迫切性,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正在快速地催生出新的營商格局。商業人才必須學會應對這些轉變、投資於正確的領域、適應不斷演化的形勢,從而讓事業更上一層樓,並為構建地球可持續的未來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