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健康、低排放食物列入菜单

新研究发现,"绿色消费主义"在中国生机勃勃,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食品支付更高价格

联合国于2015年为之后全球十五年的发展制定了新的议程,主要由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构成,旨在为 2030 年实现全球和平与繁荣提供一个蓝图。第二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议程的核心之一,为"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实现这些政策目标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强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它们也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世界人口在 2022 年达到 80 亿,并预计以约 0.8%速度逐年增长。为满足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将需增加一倍以上。

不仅人口增长的速度使粮食安全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发展中国家对碳密集型肉类产品的需求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这种趋势可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让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目标难以落实。而这种增速趋势在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尤为明显。

与日俱增的动物性蛋白质需求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向西方转变,消费者对牛肉和乳制品 — 而非其他动物性蛋白质 — 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过去的研究已表明,养牛业每生产 100 克蛋白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生产鸡肉或鱼肉的八倍。

此前的研究发现,养牛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养鸡或者养鱼。

那么,如何才能使粮食生产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和更好的环境复原力,同时更有效地为更多人提供食物呢?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解决这个难题的新方法,其重点是改变消费模式,以可持续食品取代肉类和乳制品等碳密集型食品。但是,真的有足够的诱因令消费者改变他们的行为吗?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正好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一项新的研究,调查了促使中国消费者购买以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包括空气、能源及水),以及减少耗能的方式所生产的食物的因素。

这项研究题为《中国可持续食品生产的未来》,由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市场学系助理教授Francisco Cisternas联同五位中大学者合作进行,他们分别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汉明 ,Carolina Andrea Contador Sariego博士 ;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谢立亚、博士后研究员杨澍源,以及刘志光博士 ;另外,来自中国、加拿大和英国其他大学的学者也有参与其中。

态度和社会规范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研究人员推论,消费者购买环保食品的意愿取决于他们的意向,而他们的意向又取决于他们对这种购买行为的态度;他们所接触到的社会规范;他们对购买这种食品的行为的控制感;以及他们对食品质量的看法。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研究人员对2,422名来自中国南北方五个省份的农村和城市地区的消费者进行了面对面调查,这些受访者组成了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为了反映中国各地不同的收入水平,他们选择了北京、南昌、西安、太原和沈阳这五个城市。

研究发现,"绿色消费主义"在中国生机勃勃。

受访者的行为态度是根据他们对农业生产用地和用水所造成的森林砍伐、湖泊和河流干涸,以及其他破坏的重视程度来衡量的;而社会规范则是通过检视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来自政府机构、媒体、专家、国际机构和社交媒体评论员的压力影响而购买可持续食品来进行评估。

知觉行为控制是根据购买的成本便利程度,以及受访者对认证体系和购买条件的意见来度量。而受访者对食物成分、营养价值及健康益处的认知,还有他们对认证体系的信任程度,则用作评估他们对可持续食品质量的看法。被纳入研究的认证机构包括国际机构、中国中央政府、当地大学及科研机构。

消费者选购食物时优先考虑环保因素

"研究结果证实,中国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可持续食品," Cisternas 教授说:"在上面提及的四个因素中,行为态度对人们购买可持续食品意愿的影响最大。"

"这些消费者高度关注他们在食物方面的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不是仅仅考虑食品安全等个人利益。他们减少选购非可持续的食品,用可持续的替代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Cisternas 教授表示,人们愿意为可持续食品多花钱,可能是出于一种 "绿色消费主义" — 它促使人们购买公平贸易的产品,而这类产品的价格较高,但品质不一定较好,却仍然能让消费者感到满意。

研究结果证实,中国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可持续食品。

研究发现,影响人们购买可持续食品意愿的第二大影响的因素是社会规范。政府宣传、 专家、学者和评论员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信息,都对人们是否愿意为环保食品支出更多费用产生了影响。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看法也会产生一定作用,其中营养价值以及有益于健康,比简单的食物成分更为重要。同时,较低的知觉行为控制水平(部分取决于受访者住址与出售可持续食品的地方之间的距离)则一如预期带来负面影响。

加强食品认证 建立对可持续消费的信任

"结果指出,获取可持续食品的难度增加,会降低受访者购买此类食品的意愿," Cisternas  教授分析:"这表明如果能让消费者更方便地购买到可持续食品,便能提高他们购买这些商品的意向。"

研究还发现,受访者购买可持续食品的意愿受相关认证体系类型的影响。中国消费者最信任中央政府的认证。然而,跟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总体上对食品认证系统的信任度较低。

受访者购买可持续食品的意愿受相关认证体系类型的影响。

Cisternas 教授认为,由于这次调查具有代表性,这些调查结论可类推至整个中国,以及有类似情况的国家和地区,对粮食政策带来一定的启示。

他指出:"如果政府机构、专家、国际组织和评论员被认为是值得信赖的,他们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传播的信息就更有可能对消费者产生影响。"

政府应跟其他机构合作,通过确保所提供的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地向公众宣传,来提高消费者对可持续食品的信任。此外,进一步改进认证体系,加强监管和合规监督,也有助于建立社会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