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笈異鄉 薪火相傳

一對來自泰國的姊妹相繼前赴香港,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踏上求學之旅。她們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都市中,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在家人的無條件支持下,她們在異鄉努力不懈,追求卓越,彼此的姊妹情更見牢固。

早前中大中大商學院曾報道過來自泰國的Chananchida Choochua(別名Chanan)在中大修讀工商管理學士綜合(IBBA)課程的歷程。時光荏苒,Chanan畢業了,且留港工作。她的經歷,促使妹妹Panitsiree Choochua(別名Marine)也跟隨姐姐步伐來到中大。

在2019年的訪問中,Chanan表示對商業課程產生興趣,緣自陪同媽媽參加股票投資工作坊。然而,妹妹Marine則有另一個故事。

這位中大IBBA課程一年級生說:「我自小對經商有着濃厚興趣。除在姨母的便利店幫忙,也會協助叔叔打點建築材料店的存貨。為了磨練營商技巧,我還會利用學期休假在網上售賣時尚服裝和玩具。」

從九年級開始,Marine經常到中大探訪姐姐。中大翠綠美麗的校園、設計全面的商學課程,以及專業而友好的氛圍,深深吸引着她。Marine不用考慮其他選擇,決定報讀中大IBBA課程。

像姐姐一樣,Marine也是一位完美主義者,用功學習,先後獲頒中大入學獎學金、中大商學院入學獎學金,以及一帶一路獎學金。


(左)Panitsiree ChoochuaMarine)與(右)Chananchida ChoochuaChanan

姐姐、摯友和校友

有個是校友的姐姐有甚麼好處?Marine說:「我和姐姐十分親近。她不僅是我的姐姐,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和顧問。事實上,她不但提供很多建議,更全力支持我。」

「Chanan提醒我,提升商業技能不止於課堂學習,課外活動同樣重要,也是上佳的實習訓練。她鼓勵我要多爭取實戰經驗,如參加學會、實習,多與人互動,擴闊人脈。此外,若有疑問,不應怯於提問,無論是教授,抑或是朋友總能給予闡釋。」

有賴姐姐的寶貴建議,Marine迅速適應中大的生活。「我實在很幸運,摯愛的姐姐居於香港,不像她過去般那麼想家。」

Chanan也有同感:「很高興有Marine相伴。雖然她大部分時間在善衡書院宿舍,我則住校外,但我們幾乎每天聯繫,讓我不感孤單。」

Chanan以妹妹來中大唸書的決定為榮,「她樂於接受我的建議。」

HGR_9405a_web
HGR_9700_web

難忘的一二事

Marine的大一生活滿是愜意。最難忘的經驗,就是在商學院迎新營期間患上胃炎。她說:「那是我至今遇到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幸好當時有姐姐陪伴,她和我的朋友及師兄送我入醫院,又代為張羅食物;真的很感謝他們。」

至於Chanan,她說:「入讀中大前,我對自己訂下要求,學業要精益求精,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可是,第一學期末卻拿不到預期的成績,既失望又沮喪。後來,我學懂了成績並非唯一目標,重要的是如何平衡生活。那確實是一次很棒的人生體驗。」

異鄉的家

2022年畢業後,Chanan在一家健康科技初創公司擔任近一年的商業顧問。隨後她開始對物流行業萌生興趣,Chanan解釋說:「物流不僅是各行各業的營運支柱,亦可促進經濟增長。」

2023年7月,Chanan轉職嘉里物流,成為管理見習生。「我有機會在不同部門輪調,參與日常大大小小營運工作,譬如包裝運送的貨品、倉庫和供應鏈管理等。」

數月下來,Chanan獲益良多,並選定專攻國際貨運一環,也就是國際貨運輸的相關策略性物流規劃。

由於能操流利的普通話,Chanan與同事溝通上沒有任何困難。「我已經適應了香港的工作方式,刻下在努力學習粵語。」

Chanan很滿意目前工作,並考慮再唸物流碩士學位。當問及Marine的未來計劃時,她回答:「我也想在香港工作,積累經驗。」

她倆每逢有空便會見面。「我們通常一起用餐和閒逛,」Marine說:「這讓我覺得儘管人在香港,但有家的感覺。」

 

原文在2024320日發佈於《走進中大》網頁上,獲中大傳訊及公共關係處授權轉載。
攝影:Keith Hiro

海外交流毋懼挑戰 逆風前行啟迪蛻變

全球一體化乃大勢所趨,新一代商界領袖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術基礎固然重要,但更要跳出書本的維度,擁有跨地域交流的經驗和眼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與國際知名學院合作,提供不同海外學習機會,包括學位課程及交換生計劃,讓學生放眼全球,體驗不同文化。

20231220_Loc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16
余懿軒(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四年級生)
20231220_Loc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17
徐子軒(專業會計學四年級生)

踏入本科課程最後一年, 余懿軒(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四年級生)回望自己的大學生涯,形容在美國留學的一年是她學習旅途的轉捩點。她所就讀的課程,由中大商學院與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達拉摩爾商學院(Darla Moore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合辦,安排本地學生到美國學習一年。余懿軒回想在美國上的第一課,便感受到當地的學習模式與香港大不相同。

余懿軒邊說著 ,邊拿出「國際市場學」一科的評分紙。她解釋道,美國非常重視學生有否投入課堂,參與率佔分高達三成,一半由教授評定,另一半則由學生自我評分。只見評分紙上首兩課,余懿軒都只給自己一分,她憶述︰「一開始上課,你不知道其他同學會不會發言,而我們也很習慣不要當課堂上最突出的那個,主要就是怕尷尬。」加上余懿軒是在疫情期間入讀大學,久別實體課兩年多,對課室的陌生感也成了她投入課堂的障礙。

20231220_Loc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05
投入程度由一分躍升至最高三分,見證余懿軒在美國求學時學習態度的蛻變。
20231220_Loc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02
投入程度由一分躍升至最高三分,見證余懿軒在美國求學時學習態度的蛻變。

不過,當余懿軒看到來自各國的同學積極投入課堂,甚至不怕向教授提出質疑,這股氣氛鼓勵她踏出第一步。她說︰「尤其是國際市場學之類的科目,大多數問題沒有既定答案,在課堂上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就是學習的重要一環。」之後每堂余懿軒都評自己的參與度三分滿分,她形容在美國的一年使她重建學習態度︰「其實在堂上舉手發言真的沒甚麼可怕,反而如果你太介意別人眼光,只會令自己錯失寶貴的學習機會。」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3.27.54 (2)
余懿軒隨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安排,到美國著名的達拉摩爾商學院留學一年。(圖片由余懿軒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3.27.53
余懿軒隨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安排,到美國著名的達拉摩爾商學院留學一年。(圖片由余懿軒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3.27.54 (1)
余懿軒隨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安排,到美國著名的達拉摩爾商學院留學一年。(圖片由余懿軒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3.27.53 (2)
余懿軒隨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安排,到美國著名的達拉摩爾商學院留學一年。(圖片由余懿軒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3.27.53 (1)
余懿軒隨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安排,到美國著名的達拉摩爾商學院留學一年。(圖片由余懿軒提供)

同樣踏入本科課程最後一年的徐子軒(專業會計學四年級生),透過商學院交換生計劃,獲安排到法國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留學一個學期。若要用一詞來總括在巴黎的經歷,徐子軒拿出一個在當地購買的黃色布袋,上面印著法文「Merci」,意思即「謝謝」,並解釋說︰「雖然我在巴黎困難重重,但我仍然很感謝這個地方。」

20231220_Loc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18
即使在巴黎留學時困難重重,徐子軒仍然要向巴黎說一聲「Merci」。
20231220_Loc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09
即使在巴黎留學時困難重重,徐子軒仍然要向巴黎說一聲「Merci」。

徐子軒的法國之行,並沒有想像中順利。他最深刻的是在宿舍發現床蝨,其後房東為他更換全新的床架床褥,卻把帳單寄給他,他覺得不公道,便硬著頭皮跟房東據理力爭。「以前我可能會選擇吞聲忍氣,但突然想到一個人在外地,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爭取。」半年來,種種經歷和挑戰,將徐子軒雕琢打磨成一個更穩重的人,同時也讓他更珍惜和一班國際學生結下的長遠友誼。

回顧這趟交流之旅,徐子軒坦言最大得著在個人成長︰「我回到香港之後,身邊人都形容我變得硬朗了。」這股抗逆力,在他將近畢業正探索前路之際更顯重要,他說︰「現在的我不會輕言放棄,面對未知,我也會充滿信心。」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2.11.29
徐子軒在巴黎的生活體驗中,磨鍊出適應逆境的能力。(圖片由徐子軒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2.10.35
徐子軒在巴黎的生活體驗中,磨鍊出適應逆境的能力。(圖片由徐子軒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2.13.25
徐子軒在巴黎的生活體驗中,磨鍊出適應逆境的能力。(圖片由徐子軒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2.09.07
徐子軒在巴黎的生活體驗中,磨鍊出適應逆境的能力。(圖片由徐子軒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22.08.05
徐子軒在巴黎的生活體驗中,磨鍊出適應逆境的能力。(圖片由徐子軒提供)

中大商學院致力推動全球教育,舉辦多項交換生計劃,讓學生有機會前赴美國、歐洲、大洋洲及亞洲等230家著名大學學習,不但希望學生了解各地商業動態和培養國際視野,更希望學生從外地的生活體驗中得到啟蒙,培育全球公民素養。

擁抱多元文化 匯聚環球商界生力軍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一直致力培育未來領袖,裝備他們成為有能力帶領商業變革,甚至塑造世界的生力軍。這裏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力量,透過全人教育發展個人潛能、建立終身友誼,並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中尋找機遇。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32
Lavanya Anthwal(環球經濟與金融跨學科主修課程三年級生)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30
Beatrice Djayasaputra(環球經濟與金融跨學科主修課程一年級生)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29
Damira Aktay(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三年級生)

早在高中之時, Lavanya Anthwal(環球經濟與金融跨學科主修課程三年級生)對經濟學的熱忱已經開始萌芽。之後她離開印度家鄉,來到中大商學院升學,所選讀的課程將經濟學和金融學合二為一,讓Lavanya能將兩派學理融匯貫通,以獨特的視角透析商業世界。同時,對人文精神充滿好奇的她亦特意副修心理學,期望能以人性化角度解讀經濟理論和數據。

不過,孑身來到陌生之地求學,談何容易。在困惑之時,Lavanya會翻開一本從印度帶來的舊書,從中尋找安慰。這本書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的著作《Misbehaving》,當中除了解構「行為經濟學」的學術理論,更記載了作者在學術旅程中的高山低谷。Lavanya坦言自己從作者的經歷中,找到一種莫名的共鳴︰「如果作者都有困惑的時候,那我的困難也不算甚麼,這讓我確信挑戰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23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05

除了追求學業,Lavanya 亦希望將家鄉的文化推而廣之,因此她與另外六名中大國際生一同創立了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SASA),舉辦攤位、問答比賽等活動,在校園宣傳南亞文化。這些經驗不單讓Lavanya獲得課本以外的知識,更讓她在追尋自我價值的道路上愈走愈廣闊。

WhatsApp Image 2023-12-28 at 23.58.43
由Lavanya與其他國際生一同成立的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SASA)舉辦攤位,在中大校園推廣南亞文化(圖片來源: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
WhatsApp Image 2023-12-28 at 23.58.43 (1)
由Lavanya與其他國際生一同成立的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SASA)舉辦攤位,在中大校園推廣南亞文化(圖片來源: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
WhatsApp Image 2023-12-28 at 23.58.42
由Lavanya與其他國際生一同成立的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SASA)舉辦攤位,在中大校園推廣南亞文化(圖片來源: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
WhatsApp Image 2023-12-28 at 23.58.42 (1)
由Lavanya與其他國際生一同成立的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SASA)舉辦攤位,在中大校園推廣南亞文化(圖片來源: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
WhatsApp Image 2023-12-28 at 23.58.41
由Lavanya與其他國際生一同成立的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SASA)舉辦攤位,在中大校園推廣南亞文化(圖片來源: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

於哈薩克斯坦傳統教育中成長的Damira Aktay(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三年級生),則對李家正博士執教的市場營銷課印象尤深。這門課程不僅替她塑造市場必備的創意思維,更以出人意表的方式啟蒙了她。有一次,李博士向班上同學派發一個紫色口罩,上面印有三個英文字母「MAD」。李博士說創意是市場營銷的竅門,他所創的「MADketing」理念,這就要學生跳出思想框框,以瘋狂的態度思考營銷策略。

起初Damira亦不太明白何謂「MADketing」,直至一次李博士邀請全班同學在一個匯報中起舞,她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旨在培養同學無比的創意和勇氣,這亦反映中大商學院的課程不單着重傳授理論知識,更強調培育才思敏捷、高瞻遠矚的未來精英,以應付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在商學院的三年間,Damira直言︰「我一直是個內向的人。在這裏學習讓我突破限制,教會我不要害怕追求更多。」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16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14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12

作為中大商學院的新生代表,Beatrice Djayasaputra(環球經濟與金融跨學科主修課程一年級生)則享受在多元化和充滿活力的校園中學習。來自印尼的她回想最初踏足校園,要與鄰座同學打開話匣子也不容易,但不到一個學期,她便成功打破語言和文化隔閡,與來自不同地域的同學建立友誼,她說這全因自己樂於主動溝通,加上校園氛圍鼓勵多元文化。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22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01
20231219_International Students_Billyhckwok_003

不過,隻身在港留學,羈旅之情偶然來襲,Beatrice便會從這本看似普通的筆記簿中重拾力量。揭開筆記,一頁頁窩心的打氣字句、一張張溫暖的家庭照,全都是由Beatrice遠在印尼的家人親手製作,裏面載滿了父母的囑咐和弟妹的祝福。當中母親的一句,更成為Beatrice的座右銘:「你不必成為最優秀,但凡事一定要盡力而為。」家書抵萬金,家人越洋的支持,為Beatrice在中大商學院未來三年多的學業路注滿動力。

中大商學院學生勇奪「ACCA 商業策劃大比拼」冠軍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兩支本科生隊伍於「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商業策劃大比拼」中取得卓越成績,恭喜各位得獎同學!比賽於12月2日舉行,總共超過250名參賽者。

今年的比賽以「貫徹自我 • 成就初創獨角獸」為題,參賽者需為三間設於數碼港、專注可持續發展的初創企業提供具前瞻性的建議,助力推動企業成長。三間公司分別是Filix Medtech、MakeOmnia及R2C2。

比賽最終由三位中大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學生組成的隊伍「B.A.M.」脫穎而出,勇奪全場總冠軍。他們建議透過全面品牌宣傳活動、推出新產品、並與香港和澳洲學校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MakeOmnia的3D打印業務擴展到企業對企業(B2B)市場。同時,他們亦主張在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STEM)領域推動性別平等。

(左起)滙豐工商金融業務創新及發展總監李子康先生、Anora Abduvalieva、Brandon Htet、楊儀琳、MakeOmnia行政總裁袁碧琦女士、ACCA 香港事務及大灣區發展總監蘇可茵女士、數碼港高級經濟部夥伴合作發展經理鍾定縉先生

另一支中大隊伍「CatalystX」由四位專業會計學課程學生組成,他們為機械人研發初創企業R2C2提出針對保安及酒店行業訂閱模式新方案,獲得優異獎。

(左起)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新興業務部財務主管余小燕女士、顏梓欣、陳倩韻、張穎晴、崔嘉穎、王家樂博士(專業會計學課程聯席主任)

得獎名單:

全場總冠軍及初創MakeOmnia組別冠軍

隊伍名稱:B.A.M.

  • Anora Abduvalieva (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三年級生)
  • Brandon Htet (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三年級生)
  • 楊儀琳(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三年級生)

最佳表現獎

  • Anora Abduvalieva (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三年級生)

優異獎

隊伍名稱:CatalystX

  • 陳倩韻(專業會計學一年級生)
  • 張穎晴(專業會計學一年級生)
  • 顏梓欣(專業會計學一年級生)
  • 崔嘉穎(專業會計學一年級生)

ACCA舉辦的「商業策劃大比拼」讓會計學和商科學生裝備書本以外的會計知識、以及職場所需的商業分析和溝通技巧。

中大商學院本科生精彩學習之旅啟航

今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迎接約800名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本地及國際本科生。

作為一所領先的教育機構,中大商學院致力為學生建立一個融合多元文化及種族的學習環境。今年的新生代表了全面多元發展的年輕一代,他們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還在音樂、運動、和創業等領域表現出眾。

讓我們細聽他們的故事︰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023_Ryan1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023_Ryan2

池瑞桉(環球商業學一年級生)

池瑞桉於IB國際考試中取得頂尖的成績,並獲得環球商業學課程錄取。

作為一位年輕的企業家,他積極參與可持續增長、創業投資和新興科技相關的項目,亦十分欣賞中大給予學生創業的支持。對他而言,中大是一個匯聚思想家、探索者和創新人才的地方。從他過往的商業體驗中,他領略到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並靈活適應不同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他相信環球商業學課程嚴謹的課程設計、緊密的學生群體、強大的國際網絡及資源,將為他的創業夢想提供不可或缺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豐富他的個人成長。

池瑞桉為新的旅程感到興奮,他將努力學習,把課堂學習應用於創業項目之上。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023_Panitsiree1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023_Panitsiree2

Panitsiree Choochua(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一年級生)

來自泰國的Panitsiree獲得政府頒發的「一帶一路獎學金」,入讀中大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

Panitsiree從小就對營商抱有濃厚的興趣。她跟隨作為校友的姐姐入讀中大商學院,對其專業和以人為本的文化印象深刻。香港擁有充滿活力的國際社群,同時距離她的家鄉不遠,成為她學習的理想目的地。

Panitsiree期待可以沉浸於中大迷人的學習環境和融會多元文化的社群之中,決心全力以赴,學習有助未來就業的商業技能。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023_WingLam1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023_WingLam2

陳穎霖(專業會計學一年級生)

屢獲殊榮的香港體育學院羽毛球運動員陳穎霖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SALSA),入讀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學士課程

她選擇中大商學院是因為其會計學課程,為學生提供獨有的專修項目選擇。除此之外,她對中大的培育計劃也十分感興趣,期待能夠藉以拓闊視野,學習不同城市的思考方式和商業生態。

陳穎霖接觸羽毛球運動13年,不僅在海外比賽取得優異成績,而且從中啟發良多,讓她學習如何面對逆境。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023_Wilson1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023_Wilson2

龍文軒(計量金融學一年級生)

曾獲選為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青年學者,同時熱愛射箭運動的龍文軒,是計量金融學課程的新生。

他認為課程全面、涵蓋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並提供不同行業體驗、短期就業和海外交流機會,幫助他裝備實戰能力,並貢獻金融行業的發展。同時,他還認為中大龐大的校友網絡,是他未來事業發展的重要資源。

龍文軒非常熱愛鋼琴演奏,他視其為一個發揮創意的出口和表達自我的方式。另外,射箭增強了他的專注能力,挑戰身體極限,鍛鍊心智。

中大商學院公布2021-22年度「學院卓越教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公布2021至2022年度「學院卓越教學獎」得獎名單,以肯定及嘉許在教學上有出色表現和成就的教職員。

「學院卓越教學獎」於2014至2015年度設立,旨在表揚在教學和營造優質學習體驗方面有卓越表現的教職員,亦是中大商學院致力啟發及培育未來的商業領袖的印證。每年,商學院全體師生均可提名在教學上表現出眾的同事或老師進入遴選小組角逐獎項。

2021至2022學年得獎者如下:

一般教職員

早期執教教職員

三位得獎者對獲獎感到非常榮幸,並向所有曾經給予他們支持的人致謝。

我教學的初心是要讓學生學有所得。我認為老師的角色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制定和實現個人目標。不論是教授本科、碩士、研究生或是博士課程,對我來說都是充滿意義和愉快的旅程!
—— 劉芷申教授


衷心感謝中大商學院和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給予我源源不絕的支持和指導。我特別感激身邊的同事和所有優秀的老師,他們一直鼓勵我及提供寶貴的教學建議。我亦希望藉此機會感謝我的學生,啟發和推動我成為更好的老師。
—— 劉海慧博士


我很榮幸獲得這個教學獎。能夠分享我對教學的熱誠、為培育和啟發未來領袖出一分力是我的光榮。很感謝我任教中大期間一直支持和鼓勵我的同事和學生。這個獎項印證了我在香港建立的珍貴情誼,亦會是我畢生難忘的寶貴回憶。
—— Francisco Cisternas教授

中大商學院學生於「ACCA 商業策劃大比拼2022-23」取得佳績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兩支本科生隊伍於2023年1月14日舉行的「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商業策劃大比拼」中勇奪四個獎項。

本次比賽以「迎接數碼未來:以變革創新願景創造更好明天」為主題,並夥拍香港世界宣明會,邀請同學提出加速業務轉型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方案。

參賽隊伍需扮演香港世界宣明會的企業顧問,為選定的工作範疇設計一個活動、項目或產品;計劃書要求加入虛擬世界工具如區塊鏈、非同質化代幣、人工智能、元宇宙的應用,並幫助現實世界有需要的人士。

兩支中大隊伍最後奪得亞軍及季軍,同時奪得研究卓越殊榮及最佳表現獎共四個獎項。大會除了發放獎金,更提供ACCA資格首次註冊費及一年年費全額資助。今年,所有獲獎者都被授予區塊鏈證書和數字徽章,在社交平台上建立個人數碼品牌。

acca business competition_02
(左起)梁思思、Geoffrey Audric Santoso、Mathias Billy Muljadi、梁耀榮先生(專業會計學課程主任)
acca business competition_03
(左起)馮峻傑、溫詠霖、梁樂潼、陳倩茹、黃建浩博士(環球商業學課程主任)

亞軍及研究卓越殊榮

  • 梁思思(計量金融學四年級生)
  • Mathias Billy Muljadi (生物醫學工程學四年級生)
  • Geoffrey Audric Santoso (專業會計學四年級生)

季軍

  • 陳倩茹(環球商業學二年級生)
  • 馮峻傑(心理學二年級生)
  • 梁樂潼(法學士二年級生)
  • 溫詠霖 (環球經濟與金融二年級生)

最佳表現獎

  • 陳倩茹(環球商業學二年級生)

ACCA舉辦的「商業策劃大比拼」提供了珍貴的實踐機會,讓一眾會計學和商科學生學習書本以外的會計知識、以及職場所需的商業分析和溝通技巧,好好裝備自己。

中大商學院學生勇奪「香港總商會商業案例競賽2022」冠軍

恭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四支學生隊伍於「香港總商會商業案例競賽2022」中取得佳績。

今屆案例競賽以「世界瞬息萬變 企業與時俱進」為主題,有超過500名來自香港多所大專院校的學生組隊參賽。比賽的商業案例由華懋集團、怡和集團、新創建集團、信和集團及太古集團提供,挑戰同學構思創意方案來拆解難題。

在中大四支獲獎隊伍中,由四名本科生組成的隊伍奪得太古集團案例的冠軍,他們分別來自環球商業學(GBS)計量金融學(QFIN)計量金融學及風險管理科學(QFRM)課程。

比賽中他們要為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提出一個分為兩部分的解決方案。第一部分包括一項慶祝「信望未來」計劃(TrustTomorrow)成功的宣傳活動,而第二部分則要提供有關提高公眾對海洋保護意識的建議。

「我們意識到企業不僅是為了賺取最大利潤,很多公司一直致力為社會作出貢獻,促進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比賽期間獲得TrustTomorrow的負責經理指導。我們相信慈善嘉年華是總結他們EGS 方面工作的最佳模式。在推廣海洋保護意識方面,我們鎖定目標受眾的範圍,向他們提出了太古海洋保護學生大使計劃。」

「我們希望將來可以進一步探索企業如何為社會做得更多,實現雙贏。」

得獎名單:

太古集團 - 冠軍
隊伍名稱:FFCV

華懋集團 - 亞軍
隊伍名稱:Sinevise.io

新創建集團 - 季軍
隊伍名稱:Trivial Solutions

信和集團 - 季軍
隊伍名稱:Solution 404

中大商學院學生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獲「花旗集團-社聯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卓越大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28位學生參加由花旗集團主辦、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辦的「花旗集團-社聯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CIP),其中兩名學生表現出色,獲得卓越大獎。

「花旗集團-社聯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旨在啟發本港大學的工商管理學生,透過於非牟利機構及社會企業進行實習,發揮他們的知識和專長,貢獻社會。計劃更為未來工商管理人才及非牟利機構建立橋樑,鼓勵學生於畢業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今年有28位中大學生參與此計劃,他們完成了20小時的培訓和160小時的實習,培訓內容涵蓋企業社會責任、跨界別合作、義工活動和深入了解不同弱勢社群等。

在10月舉行的嘉許禮上,盧昭源James(保險、金融與精算學工商管理學士課程四年級生)和蔡子柔Katy(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二年級生)分別獲得「超凡卓越大獎」及「卓越大獎」。

James 在致力推動義工服務的本地機構「牽手.香港」實習。「實習期間,我協助機構修訂策略和項目,以課堂學到的商業概念應用於貢獻社會。這些經驗幫助我深入了解各種社會問題,並加強和不同持分者溝通的技巧。」

回顧整個學習體驗,James 補充說:「我們在實習前培訓中認識其他機構的實習生和職員,大家不分年齡、背景和文化,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實在令人鼓舞。」

另一位獲獎學生 Katy 在 「龍耳Silence」實習,是一間服務、凝聚聾人和弱聽人士的慈善機構。Katy曾學習手語,她很高興自己的技能能在實習期間派上用場。

Katy認為今次的經歷令她更確定在未來向慈善方面發展的想法。

「我們幾位實習生向機構提出一系列讓會員和他們的家人可以共同參與的活動,提案得到接納,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舞。看見參加者克服身體障礙,同時與他們的家人一起參與活動,令我十分感動,亦給我信心在慈善工作的領域發展。」

中大商學院副院長(本科課程)古紀達博士出席嘉許禮,他很高興看到更多學生參與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的活動。

「我認為讓商學院學生參與像 CIP 這種多元化體驗式學習十分很重要。一方面,學生可接受相關培訓,並獲得與非牟利機構和受惠者相關的真實體驗。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創造力和商業知識來幫助不同機構,成為一股正向的動力。」

從草根到中環的投資人

黃寶儀(環球商業學 2014)終身學習的信念

一句話,一件小事,足可影響一生。黃寶儀對此深有體會。

小時家境並不富裕,在北區中學唸書的她,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自小勤奮用功。中三那一年,她在巴士偶遇中學老師李sir,閒談間他說寶儀性格外向,建議她唸新興的環球商業學。

「那次的對話,我至今仍然歷歷在目。」黃寶儀說。從那刻開始,她便一心一意以環球商業為目標。憑着最後一屆會考8A2B的佳績,黃寶儀經拔尖計劃升讀中大。

2012年與同學參加大學歌唱比賽,進入決賽。(受訪者提供)

2014年畢業後,黃寶儀的經歷可謂步步高升,先加入美銀美林(現在為美銀證券集團)股票資本市場部,負責亞太區跨行業的股票融資,三年後轉到C資本任副總裁,管理全球消費領域包括時尚、美妝、生活等行業的投資項目,去年3月再轉職霸菱亞洲投資工作,出任香港增長基金副總裁(現在為BPEA EQT香港增長基金董事)。一路走來,看似坦途,其實不然。

「當初懷着忐忑的心情入中大,眼見同學都是來自名校,擔心自己會格格不入。」不過,她這份憂慮很快消除,「我們全班十八人,心無旁騖,單純的求學問,既互相扶持,又互相競爭。中大這獨特的包容和純樸的氛圍,更堅定了我從小秉承『毋忘初心』的信念,努力不懈,達成夢想。」

對小時鮮有機會外遊的黃寶儀來說,環球商業學的課程設計讓中大、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的學生分別於三地校園一同上課一整個學期,是難得的體驗式學習,讓她充分感受異域文化。她舉例:「香港學生很擅長『work hard』,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習、準備實習和參加比賽等。然而,丹麥學生是真能找到『work hard,play hard』的平衡點,他們就算前一天因參加活動而晚睡,但第二天都能早早起床上課。透過這獨特的課程,我的視野大大擴闊,深明凡事保持開放態度的重要。」

2013年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期間舉行畢業晚宴,黃寶儀(右二)與賴漢榮博士(右六)及女同學。(受訪者提供)

在學期間的生活,是無數口頭報告和個案比賽的交織。「我們每兩星期至少做一次口頭報告,以磨練資料搜集、分析、撰寫報告和即時反應。為爭取更多實戰經驗,又要無間斷地參與個案比賽。」密集的訓練,不但為她打下紮實的基礎,隨時在台上發言也能輕鬆自如;隨之練就出乾脆利落的時間管理,也助她獲得第一份工作。

事緣於2013年,黃寶儀參加馬來西亞考察之旅,須於回港後的下午參加個案分析決賽,行程期間她見縫插針,一有空便進行口頭報告的訓練。「未料收到美銀美林通知,同日早上要面試見習生一職。面試的機會十分難得,於是立即更改機票,提早回港。」在馬來西亞的最後一晚,一邊趕報告一邊準備面試,小睡片刻便搭上凌晨的飛機。她回憶說:「回港之後,早上十一時出席面試,再趕往報告會場,盡用每一刻,那次經歷畢生難忘。」

人生旅途上,挫折是經常出沒的旅伴,黃寶儀剛投身美銀美林便遇上。她說:「當時負責協助公司上市,當中大部分為內地公司,偏偏我的普通話不靈光,每次開口同事們也忍俊不禁,而不諳簡體字輸入法,也拖慢了處理往來文書的速度。」

別人取笑,黃寶儀偏要迎難而上:「我爭取機會多聽多講,同時自學拼音,既可改進發音,又解決了文書處理問題。半年下來,普通話已大有進步。」不斷學習,是她應對挑戰的良方。

其後工作已上軌道,亦熟習相關知識,是時候迎接新挑戰。適逢有人招手,黃寶儀遂轉職至C資本,由替人融資,轉換成投資者的角色。

「很感恩過去幾年參與過不少很有意思的投資項目,當中包括策略投資全球科技飾品潮牌CASETiFY。而我們在種子輪投資的虛擬時尚品牌RTFKT Studios在去年底更獲Nike青睞以及收購。投資之餘,最大的得着是與創始人成為朋友,至今仍然保持聯絡。」

雖然交出亮麗的成績,但黃寶儀沒有留在舒適圈,而是轉到霸菱,作另一新嘗試。「這裏同是投資者的角色,但是要重新規劃增長期投資策略以及框架,再加上我們目前也在探討投資新興板塊的可能性,這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總結這些年來的經驗,她認為掌握溝通技巧和人脈關係十分重要。「縱使我在中大已經進行過口頭報告的『特訓』,但踏入職場後,始發覺與陌生人攀談時,仍然不足。總不能一直在談公事,也要聊聊其他的,保持平衡,才能慢慢建構個人的網絡。」

她寄語年輕人別害羞,積極主動接觸不同人,必能從他們身上獲得啟發,也可豐富個人閱歷。「如果不肯踏出第一步,就等於抹殺所有機會。」

她又勸勉學生保持謙卑,不妨發掘不同興趣,多接觸課業以外的事情,並藉社交平台和各種網上媒體之便,多花時間了解周遭世界的情和事,「不要把自己局限於香港,要培養世界視野。」

以生命影響生命,或許有點俗套,但黃寶儀深信當大家一同傳播正能量,世界會愈來愈美好。「自己工作繁忙,未必能抽時間做義工,但每逢獲邀擔任主講嘉賓或評判,一定把握機會,分享正向思維。

「好多事情大家是知而未行,但當有人輕輕一推便幡然醒悟,馬上行動。即使是再瑣碎的小事,亦可能對別人有大啟發,影響不容輕視。」說的也是,當年黃寶儀不就是因為老師隨口一句點撥,而有今日的成就!

原文發佈於《走進中大》,獲中大傳訊及公共關係處授權轉載。